CTS 2023丨聚焦不同类型哮喘,4项哮喘领域指南共识发布!
来源: 呼吸界 2023-09-16


2023年9月15日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领衔CTS指南共识发布会于重庆隆重开启。此次发布的4项呼吸领域指南共识,内容涵盖轻度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2023年更新)- 中文版》,旨在满足临床需求,规范临床诊疗思维和实践,提升我国哮喘患者规范化管理水平,推动呼吸学科发展,践行“促防诊控治康”六位一体、多角度、全方位健康照护的“六字箴言”。


勿再言轻,《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全国首发


最新流调显示,在不同程度的哮喘中,轻度哮喘占所有哮喘患者的50%~75%[1]。轻度哮喘患者症状较轻且多不典型,肺通气功能相对正常,不易受到医生或患者的重视,从而导致诊断延误[2-4]。让广大医生尤其基层医生减少认识偏差,同时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有效精准诊断治疗轻度哮喘,《轻度支气管哮喘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在规范和推广相对标准化的临床实践极具现实意义。


这也是我国首次从流行病学、诊断、评估、治疗、管理以及不典型哮喘等多维度剖析轻度哮喘,相比已有指南或共识,详细地阐述了轻度哮喘的定义,推荐了更明确的诊断指标,填补了轻度哮喘相关诊疗空白,极大提高了诊疗的准确性和个体化水平。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张旻教授


匿无所踪不再难,《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全球首发


今年是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发现的第20周年,CTVA是我国学者沈华浩教授及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命名的一种哮喘新表型[5],其以胸闷作为唯一或主要症状,起病隐匿,因其缺乏典型哮喘症状和体征易被漏诊或误诊[6,7]。研究表明,CTVA患者首次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需要3.8年,这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5],亟需解决。


为了更好地提高医患双方对胸闷变异性哮喘的认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携手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消化、精神、中医等多学科临床专家特制定《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用于指导临床医生规范诊治CTVA,实现CTVA从难诊难治到可诊可治的转变,造福我国胸闷变异性哮喘患者、使其获得更全面的诊疗与照护。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兼哮喘学组组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沈华浩教授


助力儿童自由呼吸,《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全球首发


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不典型哮喘——胸闷变异性哮喘近10年来已经逐步被认识,但儿童CTVA以胸闷、长叹气为常见临床表现,造成部分临床医生由于认识不足而出现误诊、漏诊。最新儿科医师调查显示,对CTVA的知晓率虽然达77.83%,但CTVA良好控制率仅为32.08%,这提示我国对于CTVA的规范诊疗仍不充分[8]


为提高儿科医师对CTVA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哮喘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和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评估了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哮喘诊治指南或共识,结合国内儿童CTVA的诊治现状及相关临床研究数据,从儿童CTVA的定义、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和转归系统地制定了《儿童胸闷变异性哮喘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该共识为儿科临床医师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规范其诊疗手段,有助于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理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我国建立现代儿科个体化诊疗体系注入动力。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委员及哮喘协作组副组长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主任 郝创利教授


全球深度协作!CTS与GINA,开启哮喘新纪元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GINA)是全球哮喘诊疗领域年度更新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在哮喘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始终为哮喘的管理和预防提供全面且系统方案,推动哮喘管理水平不断的优化提升。本次GINA 2023根据最新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对哮喘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药物选择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尤其是首次明确提出抗炎缓解药(AIR)的概念,为临床哮喘抗炎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



《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2023年更新)- 中文版》由哮喘学组组长沈华浩教授领衔,呼吸领域专家赖克方教授、刘辉国教授、黄克武教授、张旻教授、苏楠教授、陈如冲教授、包婺平教授和华雯教授参与审阅,是国内首次拥有国际版权的译制版,在哮喘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中文版让中国的医务人员无障碍获取权威文件的指导,便于了解全球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提高哮喘的诊疗管理水平;全球同步协作有利于推动我国哮喘防治走向成熟,使呼吸慢病管理迈上新台阶。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黄克武教授


结语


在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此次哮喘学组发布的领域四大指南共识,既填补了我国相关疾病诊疗方案的空白,也使哮喘学科建设获得极大助力,同时为呼吸学科的前进注入持久的动力,持续推动我国哮喘事业迈向新高度,向世界发出更多中国声音,共同开创哮喘防治事业美好明天翻开新的篇章。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以上指南共识全文:



参考文献

1. Dusser D, Montani D, Chanez P, et al. Allergy, 2007, 62(6):591-604.

2. Barreto ML, Ribeiro-Silva Rde C, Malta DC, et al. Rev Bras Epidemiol, 2014, 17Suppl 1∶106-115.

3. Aaron SD, Boulet LP, Reddel HK, et al.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8, 198(8):1012-1020.

4. Aaron SD, Vandemheen KL, FitzGerald JM, et al. JAMA, 2017, 317(3):269-279.

5. Shen H, Hua W, Wang P, et al. Ann Allergy Asthma Immunol, 2013, 111(3):226-227.

6. 宋欣, 李硕, 朱雯靓, 等.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20, 14(1):27-32.

7. 楚辉, 高玮. 河北医药, 2021, 43(17):2618-2620, 2624.

8. 华雯, 殷菊, 张敏, 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23, (2023-07-21)[2023-07-21]. https://rs.yiigle.com/yufabiao/1467078.htm.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