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读大四的男孩表现为「自发气胸、多饮多尿」,最终查出「共存的结节与弥漫的囊变」;
- 看似炎症却又抗炎无效的中年大姐,竟是非同凡「像」的「同影异病」;
- 频繁咳嗽、反复气喘的患者,拨开重重迷雾却发现是多系统受损的软骨炎症;
- 疑似新冠的患者发热气短,背后隐藏着扑朔迷离的重症肺炎……
这是最近一段时期《呼吸界》刊登的「疑案探密」系列,都是呼吸医生临床中遇到的颇具争议和有鉴别意义的疑难案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些病例经我们采写编辑后登出,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和喜爱。10月4日始发至今,首期文章阅读量突破1.1万,3-4篇超8000,其它均在5000以上。其实,这些像「金子」般珍贵的临床案例,实际上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这份「特殊名单」背后是常见却又棘手的疑难病例
今年7月,因新冠疫情原因,我们的一个系列采访改成了线上视频会议方式。第一次见到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杨拴盈主任,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语言表达严谨,逻辑连贯,段落有序,整个采访过程没有多余的一个字。后期根据录音整理他的文章,几乎不费吹灰之力。8月,借整理CACP会的专业稿,我们再次联系上杨主任,希望听他聊聊临床的疑难病例。没想到一聊就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宝藏」。
呼吸医生在临床中经常遇到 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异常困难 的疑难案例,这时医生就像一个个侦探,需要竭尽所能去抓捕藏匿在患者体内的「真凶」。当我们问到杨主任临床中的这些案例时,他思考片刻,发来一份名单:
1、肺炎型肺癌
2、LAM
3、COP
4、EGPA
5、复发性多软骨炎
6、MDA5阳性皮肌炎
7、IgG4病
8、PHLC
9、重症肺炎
10、发热待查
从序号1到序号10,乍一看都是病名,简简单单,但细一问才知道其中的不简单。这份名单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病例,而它们正是伪装成各种身份潜伏在患者体内企图行凶的「犯罪分子」。瞬间,灵感涌现,我们策划了系列,取名为「疑案探密」。
而相比这些疑难病例最终的治疗方案,我们更感兴趣的是这些病例在每个患者身上所呈现出的复杂性,治疗的曲折性,医生在每一步诊治过程中的关键思考、核心讨论,大家的疑问,能给予人的启示……与杨主任的沟通非常顺畅,一拍即合,第二天,就进入了素材的准备阶段。
倍受欢迎的医案「热文」具备几大规律和特点
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讲故事,用换位思考的手法梳理逻辑,在「破案」的过程中,我们不断「突围」,开辟出新视角,在讲故事中讲诊断、讲治疗。我们跟随「办案医生」的思维「一路追踪」,而读者(医生)自然也跟随着这样的诊断思路学习吸收。在这里,能看到一个个临床案例的全程诊疗过程,数据、图像清晰的检查报告、影像学资料,逻辑清晰的理论分析、鉴别思考,以及疑难问题讨论,就像福尔摩斯探案,一步步揭秘真相,寻求答案。
国庆期间,我们连续发布提前采写编辑好的「疑案探密」系列,后台收到了许多医生的点评留言,展开对疑难案例的分析,大家兴趣浓厚。在此,我们特别梳理了系列「热文」所具备的一些规律和特点:
1、影像学、检测报告数据有对比。 我们发现,阅读量较高的文章,对病例的诊疗过程和效果描述详细,对细节的描述详尽,尤其是影像学资料、检测报告数据在治疗前后有对比,并且这些对比能充分说明问题,并且能作为下一步诊治思考方向的伏笔,这样的文章显然更受欢迎。
2、患者经历出人意料。 我们发现,疑难病例中,患者自身在前期诊疗过程中的描述比较关键,这往往影响到最终的诊断和治疗方向。有的案例曲折复杂,或因某些难以发现的线索导致误诊,但恰好这样的案例更能起到警示作用。这样的文章也更受欢迎。
3、凸显诊断方式的重要性。 阅读量高的文章中,不乏对疑难案例诊断方式选择的详细描述。为什么要采取这种诊断方式?采取何种诊断方式更快捷有效?对待不同的案例需要如何灵活转换思考方向?遇到那些看似难以跨越的「坎儿」应该怎么办?一个精彩的案例背后,能体现一个诊疗团队的真知灼见和智慧碰撞。这样的文章一定能受到欢迎。
4、对线索的不放弃和执着。 高质量的案例文章内容中,一定处处蕴藏着医生在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宝贵经验。如何捕捉到疑难案例在治疗过程中蛛丝马迹的线索非常重要,不仅依靠判断准确的诊断思维,对医生的临床经验和功底也是一种全面考量。能在内容中体现出对各种要害线索的发现过程、思辨过程,这样的文章极受欢迎。
5、点越是能够体现精准化治疗效果的内容,阅读量越高。 同时也说明能被分享阅读越多。对疑难医案的描述越具体、详细,精准化治疗效果越好的文章,越能被读者汲取到「营养」,因而这样的医案能堪称经典范例。
把「素材」交给我们,让它变成「授人以渔」的宝库
创办《呼吸界》以来,我们深知呼吸人的繁忙和辛苦。为此,我们下决心学习专业病案的梳理,在保持专业内涵的同时增加故事感。但我们需要您的配合。
首先,您需要根据自己的临床病例,提炼每篇文章的核心主题立意,也许每一个主题只是一个病的名称、一个CT中的征象、一个患者的症状表现……但只要您能提供给我们这些线索,我们就能根据这些线索与您进行沟通。
第二步是准备素材阶段,实际上就是一份完整的病历报告,各种化验单、数据、影像学资料的收集,诊断的过程,每次病例讨论中团队的思考,甚至出现的意见分歧……我们会根据病例的内容进行编辑再创作,或者是由专人对接,进行采访写作。考虑到一些数据和名称的重要性,最好相关素材能形成文字和图片形式,以Word文件形式发送素材到我们的邮件箱(editorhuxijie@163.com);
第三步是我们的编辑创作阶段。我们会将成稿发回给您审核,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我们希望和您一起着手建立这座能够「授人以渔」的「宝库」,期待您能「金针度人」,分享您最宝贵的经验和智慧。
- 项目负责人:冬雪凝
- 微信:xuening-dong
- 邮箱:scdyxiadan@163.com
- 电话:13717883955
本文完
排版: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