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慢阻肺病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变化?哪些是有前景的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针对体内营养物质代谢失衡和肺部肠道菌群异常代谢的干预措施在COPD疾病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抗氧化物质的摄入,比如维生素C和视黄醇,以及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有助于预防和减缓COPD进展,使患者受益。
神经肌肉电刺激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研究进展:有哪些循证医学证据?临床应用?
目前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常用的预防措施是药物预防,但高出血风险限制了部分患者药物预防的应用。单独或联合使用机械预防是高出血风险患者预防VTE的重要方式,但现有主流机械预防中的分级加压弹力袜、间歇充气加压泵、足底静脉加压泵均存在一定局限
肺癌第9版TNM分期解读:主要变化及局限性?新分期推出会对临床实践带来哪些影响?
新分期推出后,由于需要对淋巴结转移站数进行评估,就意味着临床实践中需要进行多点淋巴结活检,以为临床分期提供充分的依据,从而对临床实践带来一定的影响。总之,新分期推出后,需要临床实践进行最终验证。
独家专访丨周新教授:从临床用药及激素减量,浅析针对轻、重度哮喘及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精准治疗策略
如何为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哮喘或伴有鼻炎患者制定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和激素减量策略?对于依从性不高的患者如何才能有效做好患教?……随着哮喘和鼻炎等上下气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到来,以及“世界防治哮喘日”的临近,《呼吸界》记者近日特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
终止结核流行,张文宏魏晓林教授《柳叶刀-感染病》呼吁关注亚临床结核病隐藏威胁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作为通讯作者和加拿大医学科学院院士、多伦多大学Dalla Lana全球卫生政策终身正教授魏晓林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亚临床结核病的隐形威胁的述评,呼吁重视结
近年“介入呼吸病学技术治疗肺大疱”取得哪些良好效果?EBV、自体血、内科胸腔镜、经皮穿刺等技术的应用有何最新研究?
肺大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可以引起患者的肺功能恶化,导致呼吸困难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传统方法常会采用外科胸腔镜行手术切除肺大疱,但仍会发生许多术后并发症及有复发的可能;也有部分患者往往因肺功能太差或合并其他疾病不能耐
感染相关良性气道狭窄诊治的研究进展:细菌如何参与气道狭窄形成?抗感染在损伤后狭窄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感染参与气道狭窄形成,但既往研究年代久远、样本量小,观察时间短,关键证据少,多为基于培养的回顾性研究,未来的临床研究应以无偏倚的方式调查微生物的存在。
世界卫生组织《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第2版)》解读:分析流程与耐药突变等内容有何更新?
WHO于2023年11月发布《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 (第2版)》,目的是基于更广泛的全球数据汇总形成更为全面准确的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目录,为开发与完善基于测序或其他方法的新型分子药物敏感性检测技术提供支持。
梁宗安教授等:选择合适的“监测手段”是改善重症患者睡眠障碍和临床预后的前提,目前的“金标准”在重症患者中存在哪些争议?
重症患者往往存在严重的生理节律紊乱、睡眠剥夺、睡眠结构改变和睡眠呼吸障碍等问题。然而,国内外对重症患者的睡眠障碍问题及其干预手段的研究相对较少,正确识别和评估重症患者是否存在睡眠障碍和睡眠障碍的类型,是对其进行干预的前提。
静观其变or抗纤维化?重症COVID-19患者出院时100%存在肺纤维化改变,其发病机制与IPF存在哪些相似?
COVID-19后出现肺纤维化反应较常见,但多数相对轻微,大多数COVID-19患者出院后症状、肺功能及肺纤维化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改善或恢复,但部分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仍然有劳力性呼吸困难及轻度肺功能损伤。
上一页
1
...
19
20
21
22
23
...
115
下一页
热门推荐
今日重磅丨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最新发布,翟振国教授代表专家组解读十大更新要点!
06-30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最新发布丨多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更新
08-12
杨汀教授:呼吸肌功能评价指标及临床应用
2021-08-10
陈良安:肺结节临床诊治策略与进展——多维度甄别肺结节丨直播精华(1 上)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