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界logo

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导致肺感染、播散性感染又难以形态区分……可引起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分别有何临床表现、诊治要点?
真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人类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要病原体。随着免疫缺陷患者数量的增加,真菌耐药性的提高以及实验室诊断能力的进步,一些少见的丝状真菌也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
徐春晖 李姝 2791浏览
2021-01-14
谷丽:今年发热门诊首诊的脓毒症患者并未减少,「黄金1小时」强调的是啥?这6位病原不同的肺炎患者分别带来哪些体会?丨解密流感(3)
发热门诊普遍设立始于2003年SARS暴发之后,成为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的前哨阵地。到现在为止,发热门诊在不同级别的地区、医院都经历了一些变化。
谷丽 2654浏览
2021-01-06
冯录召:全球疫情恶化、国内多点暴发,今年流感疫苗的接种策略因此有何不同?「多病共防」有哪些关键策略?丨解密流感(2)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未见好转,甚至在持续恶化,尤其是部分欧美国家进入冬季后,疫情发展速度较快。我国在早期第一阶段取得巨大的战略性成果,国内疫情基本阻断,但由于输入性病例不断、冬季气温降低、疫情风险点等原因,我们的输入性病例风险也在增加。
冯录召 2640浏览
2021-01-04
王大燕:新冠病毒和流感病毒的变异有什么差别?没有流感阳性率上升趋势,但我们还要警惕什么?丨解密流感(1)
王大燕 3470浏览
2021-01-02
王辰院士:肺癌早诊早治的现状与未来(文字实录)丨直播精华(5 上)
肺癌早诊早治的意义、肺癌早诊早治的现状与挑战、预防在肺癌防控中的作用,以及多学科协同是肺癌防控的未来方向。
王辰 4230浏览
2020-12-26
李为民:半自动标记系统和自动检测系统,灵敏度95.72%;肺癌精准诊疗模式创新与体系建立——多维度甄别肺结节丨直播精华(4 上)
肺癌无论其发病率、死亡率,都排在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
李为民 2787浏览
2020-12-19
临床常遇到「迷之重症肺炎」,为何总围绕淋巴细胞降低争论不休?Sepsis为何会带来两波死亡高峰?炎症风暴和淋巴细胞减低有啥关系?
我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在临床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迷」一样的重症肺炎。
李丹 2063浏览
2020-12-16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所致疾病在NTM中占比较大、病程迁延、治愈率低,菌种/亚种鉴定如何成为有效治疗的前提?药物疗效不佳怎么办?
快速生长分枝杆菌所致疾病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中所占比例较大,且较其他类型的NTM病更为难治。
刘一典 沙巍 3182浏览
2020-12-14
最新丨肺炎和下呼吸道感染列第4;肺癌和慢阻肺位列其中;结核病降至第13——世卫公布2000-2019年全球十大死因
《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当前全球十大死因中,有7个是非传染性疾病。在2000年十大死因中,非传染性疾病占4个。
呼吸界 1675浏览
2020-12-10
无创便利经济,却又影响因素多、个体差异大……「鼻腔一氧化氮检测」在上气道炎症中的应用如何趋利避害?
鼻腔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检测是一种完全无创的检查手段,其测量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气道黏膜的炎症状态,近年来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但NO检测影响因素多、测量误差大、个体差异大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阐述N
2185浏览
2020-12-09
上一页 1 ... 23 24 25 26 27 ... 37 下一页
热门推荐
退休教师野外徒步、接触发霉衣物后反复发作;果农反复咳嗽、咳痰17年,劳作后加重……环境因素如何诱发真菌性肺疾病?询问病史的重点?
05-12
李燕明教授等:病毒感染是否可引起感染中毒症?与细菌性感染中毒症的异同?管理策略中“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2024-11-04
最新发布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2024-08-16
免疫抑制患者合并耐药菌感染,抗生素选择范围有限、病死率高,特征及治疗策略?实验室检测、抗菌治疗、院感预防相关问题有哪些指南指引?
2024-10-24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 资质信息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网文(2020)2801-46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B2-20201398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10
  •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5805280邮箱:huxijie2017@126.com
  • 投稿:editorhuxijie@163.com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泰达时代中心4号楼
  • 关注-呼吸界
  • 关注-看呼吸
版权所有:北京星吉星和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意见与建议:010-85805280 京ICP备1903650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