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界logo

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最新发布丨中国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防控的专家倡议(2023)
与会专家围绕RSV研究现状及发展需求,交流探讨后形成了我国儿童RSV感染防控专家倡议:(1)加强对RSV流行特征及疾病负担研究;(2)联合多部门多领域,开展多中心长期持续性监测……
2807浏览
2023-11-30
独家专访丨代华平教授:特发性肺纤维化和进展性肺纤维化诊治的挑战与希望
特发性肺纤维化又被称为“不是癌症的癌症”。我国的IPF,以及进展性肺纤维化(PPF)的疾病负担以及诊治现状如何?治疗药物及其研发方面有何新进展?日前,《呼吸界》记者独家专访了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间质性肺疾病学组组长
冬雪凝 3396浏览
2023-11-30
李用国、高燕教授:呼吸道多病原感染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应对新冠病毒变异?——「共战长期新冠,共筑呼吸健康」系列(2)
11月27日晚上7点,由中国呼吸学科垂直平台《呼吸界》主办的「共战长期新冠,共筑呼吸健康」新冠防疫新进展多学科交流论坛第二期正式开播。
李用国、高燕 2509浏览
2023-11-29
《Thorax》最新发文:郭岩斐、杨汀、陈仁杰团队在臭氧和室内空气污染暴露对年轻人慢阻肺病的影响研究取得新进展
该研究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年轻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且暴露于臭氧和室内空气污染会加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影响;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病在年轻人中的发病率已不容忽视,建议应加强对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
郭岩斐教授等 1906浏览
2023-11-29
宋元林教授:谈肺功能评估与治疗策略,为何反复强调要最大程度维护患者的肺功能?
如果发现患者的肺功能有变化,无论是哪种障碍,不要打了报告就轻易把患者“放走”,要与临床医生沟通,最大程度维持患者的肺功能。为何这样说?
宋元林 4591浏览
2023-11-28
李为民教授:纵隔肿大的常见病因?如何精准甄别?
纵隔肿大的病因较多,包括感染性、出血性、肿瘤性、血管性及先天性;纵隔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有4个:肺癌、结核、淋巴瘤、结节病;结节病影像学常表现为肺门对称性肿大,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样坏死肉芽肿性炎症……
李为民 4407浏览
2023-11-27
不明原因发热的常见病因、诊断思路及策略?需完善的工作是?有哪些建议和不建议?
在患者病情稳定时,尽量观察,予对症支持处理,同时积极寻找病原学,病因诊断是关键,而且必要的检查需要重复做。此外,病理学在诊断中极为重要。
刘媛华 2610浏览
2023-11-27
是一把钥匙,又是个枷锁?自身免疫机制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自身免疫应答在慢阻肺中的作用引起广泛关注,但仍存在一定的争议。本文将从自身免疫与慢阻肺发病机制的关系出发,多角度对自身免疫在慢阻肺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张牧之 等 1847浏览
2023-11-25
《柳叶刀》子刊最新发文:周脉耕、陈仁杰、李燕明团队在环境温度因素对肺炎死亡的影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这项研究为非适宜的环境温度可能增加各种病因的肺炎死亡风险提供了令人信服的流行病学证据,表明非最佳环境温度可能占肺炎死亡原因的相当大比例,并强调了流感相关肺炎对环境低温的易感性。研究结果为不同病因肺炎的预防和管理提供了有价值的洞见,有助于公共
2457浏览
2023-11-22
重症及危重症新冠患者康复后肺纤维化仍然存在,影像学特点?哪种异常改变的比例最高?诊治及预后?
通信作者:张惠兰 2132浏览
2023-11-20
上一页 1 ... 24 25 26 27 28 ... 115 下一页
热门推荐
今日重磅丨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最新发布,翟振国教授代表专家组解读十大更新要点!
06-30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最新发布丨多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更新
08-12
陈良安:肺结节临床诊治策略与进展——多维度甄别肺结节丨直播精华(1 上)
2020-11-28
杨汀教授:呼吸肌功能评价指标及临床应用
2021-08-10
  • 资质信息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网文(2020)2801-46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B2-20201398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10
  •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5805280邮箱:huxijie2017@126.com
  • 投稿:editorhuxijie@163.com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泰达时代中心4号楼
  • 关注-呼吸界
  • 关注-看呼吸
版权所有:北京星吉星和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意见与建议:010-85805280 京ICP备1903650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