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界logo

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这例高死亡风险的肺栓塞患者,又有溶栓绝对禁忌症,呼吸和循环支持成为临床唯一治疗策略……其中着重做到了哪几点?
高危肺栓塞引起独特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和病理生理特点,机械通气的运用需要更多的思考,并获得更多临床实践的支持。
陈成、黄建安、朱晔涵 2424浏览
2020-01-13
2019年版流感诊疗方案为何加入流感抗原检测?检测样本采集有哪些注意事项?不同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有什么差别?丨解密流感(6)
对于现在的感染性疾病而言,如果医院想让病原微生物诊断水平提高,尽可能满足临床需求,分子生物学检测将会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
鲁炳怀 2673浏览
2020-01-12
临床血流动力学发展30年,这种「重症治疗的核心方法」带动的不仅是一个器官或系统,而是整个机体的改变……
自从北京协和医院陈德昌教授第一次将肺动脉漂浮导管介绍到中国并应用于重症患者,临床血流动力学在我国的发展已历时30多年。
1875浏览
2020-01-08
蒋荣猛:NAI可缩短症状25.2h,减少44%抗生素使用,按流感样病例治疗原则用药,不必过度关注抗病毒药物耐药性丨解密流感(4)
NAI类药物可以减轻症状,减少下呼吸道并发症,减少住院。
蒋荣猛 1910浏览
2020-01-07
直播倒计时丨国内外疫情形势及防控政策;儿童重症流感诊治要点、儿童流感疾病负担及预防策略——《解密不一样的流感》第三季(3)
本季第三期《解密不一样的流感》,将为您解密国内外流感疫情形势及防控政策、再谈儿童重症流行性感冒诊治要点问题、儿童流感疾病负担及预防策略等……
1442浏览
2020-01-02
施毅:重症流感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感染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病原菌,诊断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GM检测更具敏感性和特异性丨解密流感(3)
对于重症流感的患者,应该树立重症流感患者有可能继发曲霉感染的意识。
施毅 2127浏览
2019-12-29
国家CDC最新周报丨我国大部分省份已先后进入今年的冬季流行季,西北地区处于高流行水平
2019年第51周,我国内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继续攀升,暴发疫情仍然高发,大部分省份已先后进入今年的冬季流行季,西北地区处于高流行水平,东北、华北、西南和华南地区仍处于中等流行水平,华东及华中地区处于低流行水平。南方省份检测到的流感病毒
1634浏览
2019-12-27
周剑芳:抗流感病毒药物的耐药有何异同?很有前景的RdRps抑制剂有哪些特点?丨解密流感(1)
在临床上,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疾病。感冒分为流行性感冒(即流感)和普通感冒。谈到流感大家一定深有感触,在每年的冬春季,伴随着临床大量的流感样病例的就诊以及工作负荷的增加,我们知道流感来了。
周剑芳 2561浏览
2019-12-25
陈静瑜:有关肺纤维化治疗的两个误区——和北生所汤楠教授团队合作的思考
有关纤维化的治疗,我们以前的误区,临床医生一定要改变了,其实这些误区我在临床上发现了,也曾在各种学术会议上反复劝说了,但仍然有医生在用老习惯的治疗方式。
陈静瑜 2980浏览
2019-12-23
流感的病原学诊断有哪些新技术?模块化检测平台具有哪些特点?二代测序和三代测序技术有何异同?
总体来说,二代测序读长较短,大概在50-300bp之间,而三代测序的读长可达8000-100,000bp。有关序列的特异性,二代测序的准确性可能会高一些,三代测序因为中间会引入一些错误,所以准确性要稍微差一些。从时效性来说,三代测序是对单分
王辉 4521浏览
2019-12-22
上一页 1 ... 72 73 74 75 76 ... 115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今日重磅丨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最新发布,翟振国教授代表专家组解读十大更新要点!
06-30
陈良安:肺结节临床诊治策略与进展——多维度甄别肺结节丨直播精华(1 上)
2020-11-28
最新发布丨多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更新
08-12
杨汀教授:呼吸肌功能评价指标及临床应用
2021-08-10
  • 资质信息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网文(2020)2801-46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B2-20201398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10
  •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5805280邮箱:huxijie2017@126.com
  • 投稿:editorhuxijie@163.com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泰达时代中心4号楼
  • 关注-呼吸界
  • 关注-看呼吸
版权所有:北京星吉星和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意见与建议:010-85805280 京ICP备1903650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