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界logo

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气管壁增厚、支气管软化……「呼吸道受累」是复发性多软骨炎的首要死亡原因,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哪些?
目的探讨复发性多软骨炎(relapsing polychondritis,RP)呼吸道受累的临床特点.结论呼吸道受累的RP患者发病早,不易诊断,更常出现胸肋软骨受累。
1648浏览
2022-02-19
孙加源教授:肺部磨玻璃结节和实性小结节检出率不断增高……呼吸科医生要重视肺外周病变经支气管诊断技术
经支气管诊断技术作为肺外周病变的主要诊断方式之一,具有较高安全性。传统经支气管诊断技术的诊断率较低,使其应用受限。引导支气管镜技术的出现提高了其诊断效能,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应用。随着肺部磨玻璃结节和实性小结节检出率的不断增高,对经支气管诊断技
孙加源 3240浏览
2022-02-19
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及临床应用专家意见(2021年版)
IGRA的方法和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本专家意见在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4年编写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在中国应用的建议》基础上,根据最新发展和临床经验进行修订和完善,从六个部分提出专家意见。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7874浏览
2022-02-18
最新发布丨成人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临床规范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6853浏览
2022-02-14
IPF的诊疗进展、肉芽肿性肺疾病、CTD-ILD——间质性肺疾病临床诊疗2021年度进展
摘要 本文系统复习了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期间国内外权威杂志中关于间质性肺疾病的文献,重点关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中抗纤维化药物治疗的现状及对其预后的影响、结节病的欧洲诊疗共识和治疗推荐、过敏性肺炎的CHEST专家共识
黄慧 2197浏览
2022-02-07
鉴别「肺部病变的感染与非感染」对临床决策至关重要,如何挖出诊治线索?呼吸科医生对影像学特点应有哪些独特理解?
肺部病变的病因鉴别是临床医生常常遇到的挑战。如何鉴别感染与非感染,对临床决策往往带来很大的困扰。
田欣伦 3409浏览
2022-02-06
有关高流量氧疗及NPPV在新冠肺炎中的应用现状、疗效及安全防护是本年度的研究热点——无创正压通气临床研究2021年度进展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当代重要的呼吸支持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病因引起的急性、慢性呼吸衰竭及辅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运动
查姗姗 等 2759浏览
2022-02-04
插管时间过长、反复呼吸道感染……哪些情况会大大增加「气管插管或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
插管时间>7 d、气管插管/气管切开≥2 次、反复呼吸道感染、更换气管套管≥2 次以及 C/T>150% 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后气管狭窄的危险因素。
罗柔等 1749浏览
2022-01-30
重症感染与免疫调节、ICU相关药物、呼吸支持治疗——呼吸危重症2021年度进展
呼吸危重症领域在2021年度有了一些临床进展,重症肺炎发病早期、高炎性反应和病情较重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有效
宋立成 解立新 2983浏览
2022-01-29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六分钟步行试验、心肺运动试验……呼吸康复中的运动能力评估该如何进行?运动风险又如何把控?
运动能力是人参加运动和训练所具备的能力,运动能力评估有助于开展针对性的锻炼,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
陈宏,赵帅 2591浏览
2022-01-28
上一页 1 ... 7 8 9 10 11 ... 37 下一页
热门推荐
退休教师野外徒步、接触发霉衣物后反复发作;果农反复咳嗽、咳痰17年,劳作后加重……环境因素如何诱发真菌性肺疾病?询问病史的重点?
05-12
李燕明教授等:病毒感染是否可引起感染中毒症?与细菌性感染中毒症的异同?管理策略中“打破恶性循环”的关键环节?
2024-11-04
免疫抑制患者合并耐药菌感染,抗生素选择范围有限、病死率高,特征及治疗策略?实验室检测、抗菌治疗、院感预防相关问题有哪些指南指引?
2024-10-24
最新发布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2024-08-16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 资质信息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网文(2020)2801-46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B2-20201398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10
  •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5805280邮箱:huxijie2017@126.com
  • 投稿:editorhuxijie@163.com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泰达时代中心4号楼
  • 关注-呼吸界
  • 关注-看呼吸
版权所有:北京星吉星和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意见与建议:010-85805280 京ICP备1903650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