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
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的提案之一是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也是王辰院士第一次在全国政协会上正式提交关于慢阻肺疾病防控的提案。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再次提出「将慢阻肺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议。
首先,慢阻肺的发病率很高,在我国有接近1亿慢阻肺患者,特别是农村地区,发病率更高;第二,民众对慢阻肺的知晓度很低;第三,慢阻肺的致残率较高,到晚期一般都会丧失劳动力,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和缩短寿命,同时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基于这三点,我们有必要提出和关注,慢阻肺需要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我们国家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已经越来越重视,并积极推动。特别是我们国家已经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的防治纳入了「健康中国2030」计划。与此同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一系列可治疗药物,在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地区都是可以买得到。这些基础的药物,包括吸入药物、治疗药物都是医保全覆盖,所以在经济方面,也给我们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减轻了他们的负担。
我认为纳入以后可以解决几个问题:
一、通过对民众的健康教育,让所有民众像了解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去关注它,知道如何预防、筛查、治疗和管理。
二、解决经费问题,让基层的早期慢阻肺患者能够有保障,治疗能得到报销;
三、使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知识的掌握和防控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对于西部基层医院,这方面的能力相当薄弱,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的概念、治疗模式及其相关更新理念都不太清楚。
对此我们已经制定好与之匹配的行动计划:慢阻肺纳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之后,以华西医院牵头,组织带领全省各级医院,分层分级对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进行慢阻肺防治实用技术培训,如肺功能检查技术、适宜治疗方案推广以及指南学习和能力培训等,提高基层慢阻肺防控能力;带领全省各级医院一起共同推动健康教育,普及慢阻肺健康知识,让每个民众自觉预防,自觉自查,尽早发现;构建从三级医院到二级医院,再到乡镇、社区的专病医联体,形成分工明确、协同防治的体系。三级医院负责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治;二级、一级医院负责普通患者的诊治和管理,并兼顾预防,形成一体化的协同防控体系。这些具体行动也是我们今年正在进行的重要工作内容。
封面图来源:新华网
视频制作:刘迪;排版: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