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舟共济 肺驰未来——第十九届呼吸周圆满落幕
来源: 呼吸界 2020-11-13

近日,2020第十九届阿斯利康呼吸周圆满拉下帷幕。在这特殊的一年,广大胸肺科呼吸科医生慨然应战,与全国上下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在抗击疫情的战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呼吸疾病防治在国民健康尤其是公共卫生事件中占领重要地位,作为呼吸领域的领导者,阿斯利康连续19年举办呼吸周学术活动,为广大呼吸人搭建平台,推动呼吸学科建设水平。


本届呼吸周会议也取得了热烈反响,呼吸领域群英荟萃,尽显学术风采。线下座无虚席,六场会议线上直播观看总人数近9000人,网络播放总数超过3.6万次!

 

疫情防控常态化,呼吸学科建设刻不容缓


呼吸周首日的北京会场,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提出,此次新冠疫情,凸显了呼吸疾病防治的突出重要性,也凸显了呼吸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呼吸学科的建设要乘势而起。在未来由于中国巨大的吸烟人口、空气污染和老龄化问题,呼吸疾病可能迅速上升为国家人民健康的最大的障碍,而国家一直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对科技的要求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因此呼吸届在学科建设上,要对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清醒的意识。


次日广州会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表示此次呼吸周是在今年特殊新冠肺炎抗疫取得阶段性成功这一背景下举办,很有意义。并借此机会做了《新冠肺炎的诊疗进展》课题演讲,钟院士就新冠肺炎的无症状感染以及再感染问题、诊断、合并症以及治疗方案与参会专家进行了分享。

 

哮喘、慢阻肺、感染、咳喘四大分会场,大咖云集干货满满


哮喘专场专家指出,控制炎症是控制哮喘的根本,抗炎缓解治疗应该成为标准治疗;从患者的角度,日常自我管理、坚持吸入治疗会带来长期获益;对于哮喘急性发作的识别、预防和管理也尤为重要。


中国慢阻肺患者存在知晓率低、诊断率低、治疗率低的「三低」,在慢阻肺专场,呼吸科医生积极探讨了慢阻肺需要早防早诊早治的「三早」。中国慢阻肺发病率高、疾病负担重、急性加重频率高,如何让患者重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认知,做好关口前移和预防工作,稳定规范化管理,是降低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的关键。同时,对于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来说,吸入装置可以带来良好的长期获益。


在感染会场,专家们讨论了新冠肺炎治疗的热点,讨论了祛痰的重要性和支气管镜下祛痰药肺泡灌洗的治疗案例,引发更多关于新冠治疗的思考。此外,专家们还就病毒感染引发气道黏液高分泌的临床危害、支气管扩张症的治疗进展、支扩目前常用的治疗手段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分享,让参会者对支扩的治疗理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专家在咳喘会场指出,咳嗽病因复杂,难以控制,需要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超过60%以上的慢咳患者均具有慢性气道炎症,抗炎治疗应作为慢性咳嗽及CVA治疗的优选方案。


明年呼吸周将迈入第二十个年头,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多精彩,也期盼呼吸周能成为一个连接广大呼吸人的平台,大家共同推进学科发展,最终造福更多患者。


本文完

排版:Jerry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