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长川静,烟云忽有无。
呼吸,于人之重,不言而喻。6月10日,贵州省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以下简称「PCCM科规建项目」)项目启动暨培训班在贵州省将军山医院举行。
「开讲第一课」采取远程视频培训方式,主会场设在贵州省将军山医院,各市(州)、县卫生健康局及全省所有二级、三级公立医院设置分会场。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次全面战疫,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勇担当,甘奉献,以各种方式战斗在一线,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不过,也暴露出呼吸学科长期存在着量不足、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质等问题,县域医院呼吸学科的能力不足也尤为凸显,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缺乏学科体系建设,即大多数医院未设立独立建制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呼吸专科人才队伍缺乏,医师专业能力尚待提升,以上成为制约防控工作的掣肘因素。
故此,加快 PCCM 科规范化建设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为确保全省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高质量按时完成,于日前组织制定下发《贵州省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工作推进方案》。
《方案》要求6月15日前,全省开展「呼吸规建项目」集中培训,以视频会议形式,省级项目领导小组指导各地各医疗机构准确把握建设标准和项目推进时间节点,高质量推动项目建设;9月30日前,全省所有二级、三级综合公立医院及所有乡镇卫生院、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项目建设自评和网上申报。
总体目标是到2021年底,全省一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完成呼吸疾病规范化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工作。即,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完成PCCM(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项目申报认定,基层医院卫生机构(含一级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呼吸能力建设项目网上申报评审。使全省公立医疗机构呼吸学科发展达到国内同质化、规范化水平。
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省将军山医院临时党委书记张湘燕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我们意识到,真正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最核心的是加强医院预防的职能和应对传染病的能力。」
这与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院士的观点不谋而合。
今年6月3日,云上召开的2020年PCCM科规建工作部署会议上,王辰院士提出「要想推动临床的能力,首当其冲就应当推动呼吸学科建设。」
张湘燕表示,贵州省是全国率先将PCCM科规建项目覆盖全省医疗机构的省份之一。
「PCCM科规建所形成的规范化机制,在患者首诊、鉴别诊断、危重症治疗等诸多环节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省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认为,我省继续深入推动PCCM科规建,不断加强呼吸学科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在含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在内的全省各级医疗机构实现同质化发展,让这个学科成为全省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守门员」。
省卫生健康委二级巡视员韦春春强调,要提高对呼吸学科规范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项目组织统筹,精准推进项目建设,科学掌握项目进度,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按时高质量完成预定项目任务,用扎实的工作助力全省脱贫攻坚总攻取得全胜,谱写新时代贵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新篇章。
此次PCCM科规建项目启动暨培训班上,省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处四级调研员张意解读了《贵州省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防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工作推进方案》;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叶贤伟解读了「三级医院PCCM规范化建设标准更新」;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教授饶珊珊解读了「二级医院PCCM规范化建设标准更新」;贵州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博士张翊玲解读了「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疾病规范化建设标准」。
贵州呼吸人总结了全省前期开展PCCM科规建项目的经验,安排部署了下一阶段工作,尝试着将建立常规的诊疗体系和对于突发疫情快速防控体系融合起来,直到把整个体系覆盖至基层,为不断增强我省面对新发高风险呼吸道传染病的应对能力,推动健康贵州、健康中国行动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自贵州日报报刊社,作者: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刘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