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吸入药使用不规范使疗效大打折扣;曾奕明组长:要对患者操作进行反复培训矫正丨《吸入装置操作方法及标准》视频双平台同步上线
来源: 呼吸界 2021-12-09


据调查,86.8%的患者在使用吸入装置过程中至少出现1次使用错误;仅16.4%的基层医生能够正确使用吸入装置……如此令人担忧的数字是怎么形成的?吸入装置的标准操作流程到底是怎样的?使用中的易错点是什么……?


由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基层呼吸学组发起、《呼吸界》团队精心制作的《吸入装置操作方法及标准》系列视频今日正式上线。第一季推出的视频共包括五类吸入药。系列课程主讲人由呼吸领域权威专家曾奕明、迟春花、揭志军、郑则广、曲仪庆担纲。今日起可在《呼吸界》(专业版)和《看呼吸》(科普版)公众号平台同步观看。也希望大家转给身边需要的医生和患者。



王辰院士:吸入药使用方法不规范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曾奕明组长:要对患者的操作进行反复培训和矫正

 

慢阻肺和哮喘是患病率最高的两大呼吸慢病。在中国,40岁及以上人群慢阻肺患者近1亿,并仍呈上升趋势;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者总数达4570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王辰院士在很多场合担忧地说,我们在临床上看到很多患者在几年、甚至几十年使用吸入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因为不规范,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如何正确吸入?不同的装置吸入的特点、技术的掌握有什么不同等等,都需要我们做好健康科普。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基层呼吸学组组长曾奕明教授表示,目前临床上吸入疗法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患者的吸入方法不正确,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医务人员对患者吸入疗法的培训不够。除了培训外,在随访过程中,患者使用吸入装置要在医生面前进行演示。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第二次培训、第三次培训以及矫正,通过反复培训和纠正,才能够使患者做到正确地吸入。



「86.8%的患者在使用吸入装置过程中至少出现1次错误」「仅16.4%的基层医生能够正确使用吸入装置」


一项对使用吸入装置的患者(哮喘或慢阻肺)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86.8%的患者在使用吸入装置过程中至少出现1次使用错误。吸入装置的不规范使用,直接导致了吸入药物不能充分到达肺部,无法正常发挥吸入药物的作用,不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症状,从而影响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和依从性。


由于慢阻肺疾病本身的特点,许多患者存在吸气流速不足,便导致吸入药物剂量不足。而目前的临床工作中面临最多的问题之一是许多患者忽略了吸入装置需配合呼吸来使用。对于使用吸入装置的患者而言,与良好的协调性相比,不能做到深而慢的吸气是常出现的错误。


此外,据国内一项研究表明,基层医生中仅16.4%能够正确使用吸入装置。有些基层单位的医生和护士缺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的意识,不会正确指导使用吸入药物,对吸入药物的副作用和注意事项不了解,不知道不同吸入装置适用于不同患者。调查发现,许多基层医生因为不会使用吸入药物,所以也不愿意给患者处方吸入药物。

  

呼吸界领军倾情主讲、双平台同步上线,《吸入装置操作方法及标准》将成为吸入药操作「宝典」


此次推出的《吸入装置操作方法及标准》第一个系列视频全面细致地讲解了杰润、都保、令畅、硫沙、启尔畅五种吸入药的使用细节。视频制作历经四个月,可谓精心策划、制作精良。《呼吸界》制作团队收集研看了国内外的多版吸入装置操作视频进行对比,仔细查找患者看而不会的原因和问题,在内容设计上着重针对患者使用中的易错点,以多种呈现手段力求讲细、讲透。每期视频包括三部分内容:标准操作流程、使用中的易错点、小测试。以使患者真正能看得懂、发现错、记得住。


最为值得一提的是系列视频的主讲专家曾奕明、迟春花、揭志军、郑则广、曲仪庆的精彩解说。专家们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从脚本的内容确定、拍摄录制到成片的审看,对每一个细节严格把关,反复推敲,为「宝典」的权威和品质提供了保障。


从今天开始,《吸入装置操作方法及标准》视频正式在《呼吸界》(专业版)和《看呼吸》(科普版)公众号同步上线。


《吸入装置操作方法及标准》主创人员:

导演:刘旋

拍摄制作:刘旋、刘迪、振宁伟

平台统筹:刘迪、白玲之


识别上方二维码观看


* 感谢

阿斯利康投资(中国)有限公司、瀚晖制药有限公司、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阿普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 的大力支持!


本文完
排版:Jerry
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