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阳光已经披撒大地。
2021,新冠疫情依然成为世界医学界乃至人类社会的首要主题。全球仍处在新冠疫情的笼罩下,人类在历史上再次真切地感受到瘟疫的巨大威胁与健康的弥足珍贵,无比憧憬“和平”的美好境况和时光。
2021,中国如期迈入小康社会。中国呼吸界秉持“三驾马车”的既定方略继续踏实前行。如何让中国人的呼吸健康,包括对呼吸道传染病、感染性疾病和呼吸慢病的照护达到小康水平,成为中国呼吸界心之所系与坚定努力的方向。
2021,作为中国首批专培试点专科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PCCM)专科的首届专培学员考核结业,标志着经积年努力,被视为呼吸学科发展“定局之举”的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初告建成;全国各地PCCM科室规范化建设稳健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呼吸病规范化照护体系建设已逾万家;世界仅有的单次新冠自然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等多项有世界影响力的研究发表;呼吸疾病的多项重要临床指南发布;涉及呼吸病防治的国家实验室——昌平实验室和广州实验室先后挂牌运行;呼吸疾病首次与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获得国家财政立项支持,在全国160个区县启动开展慢阻肺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中国医师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康复学会的呼吸分会顺利完成换届;继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由“COPD”改称为“慢阻肺”,使其知晓率明显提升后,经向民众调研,再次建议将疾病简称定为“慢阻肺病”,使之更加便于民众理解,相信这一“小称呼”的变化将取得显著提升民众对该病的知晓率与认识的“大效果”。
疫情当前,如何在病毒尚处于新宿主适应期中的不稳定状态和今后病毒在新宿主适应期之后进入相对稳定状态的演变过程中做好对疫情的科学防控?如何监测分析判断在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球范围人类短期内广泛接种各种新冠疫苗,以致对病毒形成迥异于以往的不同人群免疫压力,以致可能会改变病毒变异与进化路径的情况进行应对?如何按照群医学原理,在全球疫情形势下设计、试行、推行适宜中国的公共卫生措施和疫情防控方案?所有这些,需要中国的医学专业人士,特别是群医学及公共卫生专家为国家和人民作出思考,提出智慧建议。
疫情中,包括今后疫情平复之后,呼吸界应当积极考虑提升医院内感染的控制水平,推进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性、感染性疾病应对体系。将于今年1月8日召开的第四届中国呼吸学科发展大会的主题即定为《创建平疫结合的呼吸道传染病应对体系》,会议将组织呼吸、医院感染控制、建筑、医院管理界的院士专家就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提出工作方案,进而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医院设计国家标准的修改和制定。希望此举能够为将来收放有致地应对呼吸道传染性、感染性疾病提供更高水平、更从容的条件。
疫情与严峻的呼吸慢病发病形势,推动了中国医学界对群医学的关注、领悟与发展。疫情中,协和医学院率先成立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正式开启了在中国加速推进群医学学科建设与实践的征程。2021年岁末,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开展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加强群医学相关方向研究”“建设群医学、全球健康等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呼吸界积极领受先进思想,开始从关注个体向同时关注群体转变,从关注诊疗向全面关注“健康促进及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治疗、康复”(即“促防诊控治康”)转变,从关注微观健康投入效益向关注中观、宏观健康投入效益转变,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相信这一系列的转变将使呼吸界率先步入先进,并给医学界带来积极的示范效应。
新年新的希望,新的开始。如能不负光阴,天天学习,好好向上,必成新气象。
谨向业界同道及家人致以新年最美好祝愿!
王 辰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
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
本文完
排版: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