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医院呼吸学科
在日前公布的复旦版全国呼吸学科排名中,中日医院呼吸学科从以前的未入列,2014年的第十名跃居2015年的第五名,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为此,《呼吸界》专门探访中日医院,破解该院呼吸学科如何实现跃升之谜。
一、支撑医院发展
2015年呼吸学科全面发力
中日医院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原卫生部)直属大型综合医院,应当在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建院三十年来,医院一直苦求发展出能够居全国领衔地位的学科,藉以支撑医院进入名牌医院之林。另一方面,按人体系统计,呼吸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疾病负担已居我国各系统疾病之首,防治形势极为严峻,而国家的呼吸学科薄弱,难以承担艰巨的防治任务。中日医院呼吸中心由此应运而生,于2015年5月正式成立。
二、院士和国医大师领衔人才梯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呼吸中心主任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首任会长、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主任、中日医院院长王辰大夫担任。中医呼吸领域唯一的一位国医大师晁恩祥教授担任中医呼吸学科带头人。中心汇聚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林江涛、代华平、曹彬、詹庆元、刘国梁、翟振国、杨汀、吴丽娟、苏楠,中医肺病学领域张洪春、张纾难、李友林,胸外科刘德若、郭永庆、梁朝阳,烟草病学领域肖丹,放射肿瘤学领域朱广迎,基础研究领域才华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及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中青年呼吸病学临床和研究骨干,形成了具有良好布局和水平的学科人才梯队。
三、医教研防"四足"鼎立
多学科合纵联横,形成呼吸学科大格局
呼吸中心包括四大组成部分(见示意图): ⑴呼吸疾病医疗部,包括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中医肺病科、胸外科等,现有床位354张;⑵呼吸疾病研究部,具有完备的专业化临床和基础研究平台,其中临床医学研究数据与项目管理中心为人群研究提供了专业化方法学与实施平台;⑶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部,着重从戒烟角度预防呼吸疾病;⑷呼吸病学人才培训部,具有从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到继续医学教育的完整体系,注重建立呼吸专科医师的进修制度和规范化培训制度。以上建制使呼吸中心集呼吸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教育、培训、研究、开发,内科与外科,西医与中医,基础与临床,研究与开发,政策研究与咨询等系统功能于一体,搭建了完备的、多学科合纵联横、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也广泛带动了医院相关学科群的发展。
四、国家级呼吸学科平台初养成
呼吸中心是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的核心单位和主任单位;科技部呼吸与肺循环研究创新团队带头人与主要成员所在单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胸外科、中医肺病科均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6年3月,呼吸中心被指定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戒烟与呼吸疾病预防合作中心。
五、在七个领域彰显学科优势
构建从预防到终末期呼吸疾病治疗的全程体系
延续学科带头人与团队的历史积淀,呼吸中心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的以下七个亚专科领域形成了显著特色与优势,达国内领衔、领先与国际先进水平:⑴呼吸衰竭与呼吸支持技术,内科危重症;⑵支气管哮喘与慢性咳嗽;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⑷肺栓塞与肺动脉高压,肺心病;⑸呼吸系感染与新发呼吸道传染病;⑹间质性肺疾病,尘肺;⑺烟草病学与烟草依赖治疗。
中医肺病科在间质性肺疾病、慢阻肺、哮喘、过敏性鼻炎、温病与杂病诊治等方面形成了显著的中医特色,在中医界居领衔地位。
胸外科在肺癌的微创外科治疗、个体化精准治疗,气管-支气管腔内占位治疗,肺减容手术,肺移植等方面居于国内前列。
呼吸中心已设肺癌诊治中心。早期肺癌的诊治将成为突出医疗特色。著名放射肿瘤学专家朱广迎教授已于上月加盟,医院积极建设中的质子治疗中心将为肺癌治疗插上翅膀。
综合以上各方面成绩,呼吸中心形成了对呼吸疑难危重症突出的综合诊治能力和水平,构建起从预防到终末期呼吸疾病治疗的全程体系。
六、成为国家呼吸疾病防治智库
推动呼吸疾病防治政策制订
中日医院呼吸中心专家团队参与并影响了国家多项卫生政策制定:推动并已实现将慢性呼吸疾病列入国家中长期慢病防治规划;将慢阻肺纳入国家慢病监测网络;将肺功能检测、慢阻肺防治纳入国家慢病防治示范区评选与复审标准;推动将慢阻肺纳入第二批国家疾病分级诊疗试点;促进国家加大对呼吸疾病的科研立项与投入,将呼吸疾病研究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慢病防控"等多个重点专项,使呼吸疾病防治研究成为国家意志。
七、呼吸中心已承担多项
国家级和国际研究项目,蓄势待发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呼吸中心获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之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点专项“慢阻肺危险因素、病因与发病机制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预防、监测与救治方法及其体系构建研究”;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呼吸系统疾病专病队列研究”、“肺血栓栓塞症诊疗规范及应用方案的精准化研究”;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中“大气污染物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性效应的暴露-反应关系研究”等一系列课题。这些研究协同整合了全国和国际优质研究资源,其推进和完成,有望产生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提升我国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领域的国际地位,为国家呼吸疾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八、创建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协同整合资源
整体提升呼吸疾病防治水平
针对现阶段我国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同时存在严重的碎片化、不均衡和非同质的状况,中日医院呼吸学科与各地医院呼吸学科联合成立全国范围的呼吸专科医联体,发挥优质呼吸专科资源的辐射作用,围绕疾病防治、人才培养及临床研究,广泛开展业务合作,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近三个月来的运行显示,呼吸专科医联体顺应规律,符合各方需求。完全可以期待,在为各地疑难危重患者提供便捷的就医途径,提升国家对呼吸疾病的整体诊治水平,推动各地呼吸学科的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方面,呼吸专科医联体将发挥其重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