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丨李燕明教授: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哪些特殊表现干扰诊断?多方面探讨诊治现况
来源: 呼吸界 2023-05-18

随着我国老龄化日趋加剧,老年呼吸道感染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多种慢性基础疾病,呼吸道感染易发展为重症,预后差,病死率高。及时发现、诊治老年呼吸道感染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此次我们邀请卫生部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燕明主任,就此话题展开专访。


请问李主任,老年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都有哪些类型,其发生率和预后情况怎么样?


李燕明教授:全球每年因肺部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300万左右,其中以老年人最多。老年患者是罹患肺部感染的重点人群,且易出现重症,预后不良[1],具有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的分类多种多样。就肺部感染而言,根据感染部位、病原(细菌、真菌、病毒等)、以及感染罹患地点分类也不同。临床最常用的是按照罹患地点不同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AP)[2],这是因为感染的病原存在差异,且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及耐药性存在差异。


吸入性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的肺炎类型[3],主要由误吸所致。误吸是老年患者,尤其是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反复发生肺部感染、肺部感染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既然呼吸道感染对老年人来说不可忽视,那么都有哪些因素容易引发老年人呼吸道感染?


李燕明教授:肺部感染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感染性疾病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尤其以老年患者居多。主要是因为:一、随着年龄的增加,机体抵抗力逐渐下降,屏障功能减弱,气道与大气相通,病原微生物易进入呼吸道导致呼吸系统感染,同时人体免疫系统随年龄的增长呈现衰老的趋势,使得机体抵抗外界病原的能力下降;二、绝大多数老年患者都合并有慢性基础疾病[4],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并且增加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请问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老年患者存在哪些特殊表现给诊断带来了困难?


李燕明教授: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具有不典型性。当老年患者出现其他不典型的症状,如食欲减退、认知异常、活动减少、基础疾病加重,医护人员需警惕肺部感染的发生。再比如跌倒也可以是老年患者呼吸道感染的首发症状。老年患者的感知能力较差,往往不能明确自身的临床表现,给诊断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失能失智的特殊人群,不能清除表述自身的异常,医护人员应明确其基础体温、心率、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的情况,以便及时发现、诊治肺部感染。


那么对于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住院?


李燕明教授:国内指南推荐采用CURB-65评分标准来评估决定患者是否需要住院,其指标包括:意识障碍、血尿素氮>7mmol/L、呼吸频率≥30次/分、收缩压<90mmHg或舒张压≤60mmHg、患者年龄≥65岁,当得分在0~1分可选择门诊治疗,得分为2分则建议住院或者在严格随访下院外治疗,当得分≥3分则应住院治疗,而当患者为重症时应入住ICU[5]。重症的主要诊断标准包括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及脓毒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次要标准有:呼吸频率≥30次/min、氧合指数≤250mmHg、多肺叶浸润、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血尿素氮≥7.14mmol/L及收缩压<90mmHg且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6]


老年患者是一个相对特殊的人群,其住院标准应在上述基础上适当放宽。比如对于高龄老人,一旦明确肺炎,应密切观察,根据情况及时住院观察治疗,特别是独居的高龄老年患者,一旦发生肺部感染应考虑住院治疗,避免居家无人看顾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于合并慢阻肺、哮喘、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一旦感染之后,容易出现基础疾病加重的情况,此时可能需要住院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居家治疗的老年人要加强监测。相对年轻人,老年人对机体异常的反应可能不明显,自己难以察觉,因此特别需要家属加强关注,密切监测其基础心率、血压、脉率、呼吸、外周血氧饱和度等情况,有异常时尽早就医。


关于老年患者的用药方面有哪些注意事项? 


李燕明教授:首先,早期减少体内病原负荷对老年患者尤为重要。因此,老年患者抗感染的药物应根据肝肾功能、身体状态选择合理的药物,采用常规剂量及时治疗。其次,由于老年人往往合并有基础疾病或相对复杂的用药史,因此面对老年病患,用药前尤其要注意了解患者是否有合并症并清楚其用药情况,选择安全性好、不易发生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抗菌药物。最后,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一旦发现新的临床表现或异常检验指标,需首先排除药物的影响,保证用药安全。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对于老年人意味着什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预防?


李燕明教授:感染性疾病对老年患者机体的影响包括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方面。短期影响是指,老年患者一旦罹患肺部感染,可能在短期内造成死亡。而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生活质量下降、基础疾病加重、长期反复感染等,甚至增加远期死亡的风险。故应将老年患者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当作长期疾病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评估其心理状态、营养状态、吞咽及康复能力,以便更好地改善老年患者得预后。


对老年患者而言,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应加强疫苗接种,另一方面,因为吸入性肺炎是老年患者最重要的一类,故应注意评估老年人群吞咽能力的情况,减少或避免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从而提高老年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可上下滑动浏览)


1. Sanz F et al. J Gen Intern Med . 2018 Apr;33(4):437-444. . Furman CD et al. Curr Opin Infect Dis 2021, 34:135–141

2. Yixin Sun et al. Vaccine. 2020 Dec 14;38(52):8362-8370.

3. 佘君,丁建文,申捷,等. 成人吸入性肺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建议[J]. 国际呼吸杂志,2022,42(2):86-96.

4. 闫伟等.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9;23(4):426-431

5.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等. 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基层诊疗指南(2018年).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2):117-126. DOI:10.3760/cma.j.issn.1671-7368.2019.02.005

6. 瞿介明,曹彬.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04):253-279.



文稿撰写:Ever、Icy


建议在WiFi环境下观看


专家介绍


李燕明

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学会呼吸分会常委;中国康复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国家呼吸内科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委。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