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知灼见丨肺炎患者反复发热,明确病原学且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后病情仍进展,高热不退,是耐药还是抗菌药物选择的问题?
来源: 呼吸界 2023-07-22

引言


感染性疾病是由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介导的侵害身体健康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类型包括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真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等。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特效药,例如青霉素、头孢类的药物、庆大霉素、依替米星以及新型抗生素奥马环素等。奥马环素是一种新型氨甲基环素类抗生素,是在米诺环素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修饰而成,其设计旨在克服细菌等病原微生物对现有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性并提高广谱抗菌活性,对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非典型病原体和厌氧菌等具有良好的抑菌活性。不仅如此,有限的药物代谢和主要以粪便形式消除的特征,使得奥马环素具有较低的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且在特殊人群中应用时也无需调整剂量。以下几个病例的诊断过程更证实了,新型四环素奥马环素可实现广谱覆盖,安全可靠,支持静脉-口服序贯疗法,依从性高,相信凭借奥马环素的独特优势,可以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增添一份力量。


病例一


一、病史简介


男性,72岁,广州番禺区人,2023-3-16日入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感染疾病科。



主诉:发热5天



现病史:患者于2023-3-11日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发热,最高体温 39.5℃,伴畏寒、寒战,伴咳嗽,为阵发性连声咳,咳少量白色粘痰,伴气促,胃纳差,伴全身乏力、行走困难,无头痛、头晕,无胸痛、胸痛,无腹痛、腹泻,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2023-3-16日于我院急诊就诊,头颅及胸部CT提示:颅脑CT平扫检查未见异常。左肺下叶大量感染。双肺肺气肿。左肺上叶前段含气不全伴纤维灶。血常规提示:WBC 13.58x10^9/L,NEUT%: 95.6%,快速CRP >300mg/L,PCT 15ng/ml。


自患病来,患者精神差,体力下降,食欲差,睡眠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



既往史:既往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规律「硝苯地平30mg,美托洛尔25mg」降血压,「达格列净10mg,伏格列波糖 0.2mg tid,二甲双胍0.5g tid」降血糖,平素血压、血糖控制不详。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无饲养宠物及花草等。


二、入院检查:


体温:39.4℃,脉搏:106次/分,血压:144/69mmHg,呼吸:23次/分。


意识:清楚,双侧瞳孔等大等圆,颈软,呼吸尚平稳,左下肺呼吸音低,左下肺可闻及少量湿罗音,心律齐,腹部体查无特殊,双下肢无水肿。双上肢肌力V级,双下肢肌力IV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


影像学检查:


三、入院诊断


1. 肺炎 2. 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3. 2型糖尿病 4. 肺气肿(双肺)


四、诊治经过及分析


(一)患者考虑社区获得性肺炎,入院后经验性予厄他培南抗感染,且入院后查感染指标明显升高,患者仍反复高热,最高体温39.5℃,伴呼吸困难,气促进行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提示OI:139,经高流量吸氧仪治疗后患者呼吸衰竭无法纠正,病情加重,于2023-3-19日转我院ICU治疗。


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病情危重,基础为糖尿病和高血压,是否合并了非典型病原体或病毒感染?


(二)转ICU后于气管插管有创通气,同时当天完善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灌洗液外送mNGS检测,患者仍反复高热,2023-3-20日血和BALF mNGS结果均回报:军团菌,未见病毒,最终患者明确为军团菌感染,且合并军团菌脓毒血症,ICU予左氧氟沙星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接近10天后,患者仍反复发热,且仍需呼吸机辅助通气,呼吸衰竭无改善。



患者是否单纯为军团菌感染,还是合并其他病原体,亦或军团菌耐药,还是合并其他部位感染?


(三)完善其他部位检查未见明确感染灶,同时2023-3-29日再次复查肺泡灌洗液mNGS,结果回报为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乌尔新不动杆菌,皮特不动杆菌,产吲哚金黄杆菌,粪肠球菌,结合mNGS结果以及患者反复发热,于2023-4-2日更改抗生素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联合米诺环素抗感染治疗,经过抗感染后患者呼吸衰竭改善,呼吸支持逐渐降低,后可拔除气管插管,但期间仍反复发热,最高体温38.5度,考虑患者已拔除气管插管,于2023-4-7日转我科继续治疗。



患者症状和呼吸衰竭已改善,但体温仍存在反复波动。


(四)转入我科后继续头孢哌酮舒巴坦注射液联合米诺环素抗感染,但患者仍反复发热,且热峰较前升高,考虑患者军团菌,合并阳性杆菌,粪肠球菌感染,治疗后仍反复发热,不排除耐药可能,2023-4-10日改用奥马环素注射液抗感染后,患者发热明显改善,体温降至正常,04-11日复查血mNGS阴性,04-12日复查肺泡灌洗液tNGS:白色念珠菌,肺泡灌洗液念珠菌抗原(-),曲霉菌抗原(-),4-15日复查胸部CT提示较前明显吸收好转,2023-4-17日患者顺利出院。 



胸部影像学复查:



病例二


发热、咳痰、多咳黄粘痰……右肺感染,以上叶明显


患者是一名70岁的男性,既往史无特殊,广州南沙区东涌镇人。患者于2023-2-11日(3日前)「感冒」后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5℃,伴咳嗽、咳较多黄粘痰,伴气促,无畏寒、寒战,无头痛、头晕、鼻塞、流涕、咽痛,无胸闷、心悸,无腹痛、腹泻、便秘,无全身乏力等不适,精神尚可,体力下降,食欲差,睡眠一般,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胸部CT显示右肺感染,以上叶明显。


层层深入,追本溯源……进一步检查,精准锁定病因


患者入院时进行查体,39.5℃体温,脉搏为103次/分,血压为153/50mmHg,呼吸频率为22次/分,吸空气下SPO2:88%,查体可得双肺呼吸音减低,双肺可闻及哮鸣音。随后,完善相关检验、检查,发现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尿液等多项指标异常,且电子气管镜检查检查提示,患者存在支气管炎症像。


2023-2-16日,患者肺泡灌洗液NGS显示,体内存在鹦鹉热衣原体和惠普尔养障体。气管镜下肺活检显示,右肺上叶送检组织为增生的纤维肉芽组织及部分挤压变形的肺泡组织,肺泡腔内见大量组织样细胞及少许中性粒细胞聚集,并见少许支气管粘膜上皮及纤维素性渗出物,符合肺组织炎症性病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上皮细胞阳性,CD68组织细胞阳性,S-100呈阴性,Ki-67阳性率约为5%,ALK呈阴性。不仅如此,患者还显示患有重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和肺弥散功能重度下降(DLCO SB为31.7%)。



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给予奥马环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入院后予莫西沙星注射液 0.4g ivdrip qd 抗感染(02-14日至02-16日)后,患者仍有反复发热,2023-2-16日更改为奥马环素注射液抗感染(首剂加倍),患者热峰较前下降,一般情况好转后于2023-2-23日予奥马环素片剂带药出院。



病例三


一、病史简介


男性,72岁,广州番禺区人,2023-2-20日因「痰多、气促1天」收入我科。



现病史:患者于1天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痰较前增多,痰不易咳出,伴气促,无明显喘鸣,伴右下肢浮肿,全身皮肤多发皮疹伴瘙痒明显,无畏寒、发热,无胸闷、胸痛,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等不适,经老人院吸氧处理后,患者无明显好转,遂就诊我院门诊,拟「肺部感染?」收入我科进一步治疗。


起病来,患者目前精神尚可,体力下降,食欲、睡眠一般,体重无明显变化,大便正常,排尿正常。



既往史:高血压,冠心病病史,且有脑梗塞后遗症,近2年长期卧床并居住老人院。既往有痛风性关节炎病史,可见全身多发痛风石。2018年主动脉瘤支架植入术,无明显外伤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入院检查:体温36.3℃,脉搏64次/分,血压119/63mmHg,呼吸:23次/分,低流量吸氧下SPO2:98%。意识清楚,全身见多处痛风石,呼吸稍促,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及散在湿啰音,未闻及喘鸣音,心率64次/分,律齐,腹部体查无特殊,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浮肿,右侧为主。


影像学检查:


二、治疗经过


入院后经验性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注射液 4.5g ivdrip q8h 抗感染后,同时完善床边支气管镜检查,留痰送培养,但患者仍反复发热,结合患者长期卧床,且居住老人院内,考虑不排除耐药的阴性杆菌感染,抗生素后升级为亚胺培南西司他汀注射液抗感染,患者热峰有所下降,2023-2-28日痰培养提示纹带棒状杆菌生长,纹带棒状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可选择亚胺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但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且结合患者痰培养结果,考虑患者近期无铜绿假单胞感染,直接改用奥马环素抗感染,覆盖常见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及阳性杆菌,经抗奥马环素注射液抗感染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出院。




回顾病例,总结经验


1.病例一和病例二均为社区获得性肺炎,而且均为经验性使用呼吸喹诺酮类抗生素后效果不佳,后改用奥马环素静脉滴注后症状明显好转,热峰下降,退热时间快,治疗效果佳,复查胸部影像学明显吸收改善,体现了奥马环素在非典型病原体的抗感染效果,而且早期使用有效抗菌药物可明显改善CAP的预后。


2.病例三为老人院相关肺炎,经验性使用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且升级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后,痰培养提示纹带棒状杆菌,也是近年来常在ICU和呼吸科反复住院患者中所见的阳性杆菌,奥马环素可覆盖除铜绿假单胞菌以外的常见阴性杆菌,如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等,且对阳性杆菌效果好,一天一次,即可降低了临床联合用药,又可降低药物DDD,对于这类患者确实可以考虑是否单用奥马环素治疗。


3.奥马环素广谱覆盖、安全可靠、支持静脉-口服序贯疗法,新型四环素奥马环素的独特优势,为临床抗感染治疗增添力量。


专家简介



李寅环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曾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从事呼吸内科临床工作12年,师从陈荣昌教授。对支气管哮喘、慢阻肺、支气管扩张、呼吸系统感染等常见呼吸疾病诊治以及危重肺部感染和呼吸衰竭的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国家和省市课题研究,曾获教育部二等奖和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省和市科技计划项目多项,发表了多篇SCI。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1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