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丨刘升明教授:被称为呼吸「重症利器」的支气管镜技术在临床诊疗上具有何种优势?它的治疗前景如何?
来源: 呼吸界 2023-08-05

近年来,呼吸内镜下的介入治疗作为一种直观、准确、快速的诊疗手段,已成为气道和肺部疾病必不可少的诊治手段。支气管镜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呼吸内镜,因具有柔软可弯曲、导光能力强、管径小、亮度大、视野清晰、痛苦程度轻、安全系数高等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此次我们邀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升明教授,就此话题展开专访。


支气管镜在临床中具有哪些作用,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处于何种地位?



刘升明教授:支气管镜包括纤维支气管镜和电子支气管镜。支气管镜检查术是诊断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一项重要内窥镜技术,具有「呼吸之眼」的称号,临床应用广泛,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具有的重要价值。在诊断上,肺部阴影;不明原因的咳嗽、咯血、声音嘶哑或弥漫性肺实质疾病;肺部手术前评价;评估气管插管的位置或相关损伤等方面都可以应用支气管镜检查术。不仅如此,它在气道分泌物的清理及异物取出、肺脓肿的引流、经支气管镜腔内介入治疗等治疗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支气管镜检查及治疗的优势是什么?为什么会被称为呼吸「重症利器」?



刘升明教授:首先,支气管镜具有四大优势:


①支气管镜管径细,可弯曲转换方向,从而能插入深部支气管。


②支气管镜能够直接检查到局部小病变,也可以观察气管动力学状况,明确有无气道损伤或狭窄包括气道异物,并进行介入治疗。


③支气管镜可在直视下通过活检通道进行活检、刷检或支气管肺泡灌洗,也可对肿瘤进行分子病理学诊断和评价,来帮助临床进行肺癌的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案的制定,有利于对部分疾病术前及术后的辅助评估。还可以通过采样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及某些病原标志物检测,有助于临床正确地诊断。


④支气管镜既可诊断疾病又可进行介入治疗,其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患者痛苦少。


正是因为支气管镜存在以上优势,能帮助临床医生在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在危重症的诊治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呼吸困难的病因诊断,明确有无气道损伤或狭窄,气道异物或分泌物堵塞,气道分泌物的引流及采样行相关病原学检查,对困难气道进行引导气管插管等危急重症方面,所以支气管镜检查术是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是呼吸「重症利器」。


哪些情况或患者适合行支气管镜,哪些不适合?



刘升明教授:首先,支气管镜的适应症包括了诊断和治疗两大方面。


①不明原因的痰血或咯血、肺不张、咳嗽或局限性哮鸣音、声音嘶哑是支气管镜常见的适应症。


②支气管镜适用于在临床上出现怀疑气管、支气管、肺部肿瘤、纵隔淋巴结肿大或纵隔肿物等情况,需要确定病理诊断及分子病理诊断,确定肿瘤浸润范围及分期,或手术治疗前进行常规检查。


③原因不明的弥漫性肺实质疾病也需要进行支气管镜检查。


④怀疑气道狭窄和胸部外伤和怀疑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或断裂的情况都可以行支气管镜检查。


此外,评估有毒气体引起的气道损伤、烧伤;怀疑有气管或支气管瘘;肺部感染进行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支气管镜引导困难气道的气管插管;气道异物的取出;经支气管镜局部止血、清除气道内分泌物都可以行支气管镜检查术。还有在治疗方面,经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气道支架植入术、球囊扩张术或冷热消融等技术可以进行气道介入治疗。


关于哪些情况不适合行支气管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支气管镜禁忌症,目前无绝对禁忌证,其相对禁忌证范围也日趋缩小。但下列5类情况行支气管镜检查术时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于一般人群,在检查前应权衡利弊:


①活动性大咯血。


②急性心肌梗塞后4-6周内。临床上一般4周内不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在4-6周时需要和心内科密切沟通协调后再进行。


③血小板计数<20000,或存在不能纠正的出血倾向。


④恶性心律失常、不稳定心绞痛、严重心肺功能衰竭、高血压危象、严重肺动脉高压、颅内高压、急性脑血管事件、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严重精神疾病以及全身极度衰竭等。


⑤妊娠期间不推荐行支气管镜检查术。若病情需要,除非紧急情况,则尽量推迟至分娩或妊娠28周后进行检查。若病情紧急,则需要和妇产科医生充分沟通,评估风险来决定是否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术。


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术后并发症?



刘升明教授:支气管镜常见术后并发症可分为创伤性并发症和非创伤性并发症。创伤性并发症如出血、气胸、气管或支气管撕裂伤、气管穿孔等;非创伤性并发症包括喉痉挛与喉水肿、气管或支气管痉挛、术后发热等情况。


根据您的经验与理解,您认为我国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还有怎样的提升空间?对于支气管镜的未来发展,您有什么展望?



刘升明教授:首先,我们希望采取各种措施来改善患者在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耐受度和舒适度,包括采用麻醉这种无痛的支气管检查术。其次,希望开发机器人支气管镜系统与人工智能结合辅助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与此同时,在儿科应用方面,因儿童气道远较成人狭窄等特殊性,所以在检查过程中面临巨大挑战,亟需解决。另外,支气管镜在治疗方面也有了一定的进展,包括经支气管镜肺减容术、支气管热成形术和基准标记外照射技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随着支气管镜技术和设备不断发展和进步,监护和抢救措施不断完善,支气管镜技术已经为患者诊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及支持,尽管目前还存在一定的挑战,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支气管镜检查术将会迈入一个更高的台阶!


文稿撰写:T.;Icy




专家介绍


刘升明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博士后合作导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主任兼呼吸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阻肺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联盟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肺血管病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阻肺联盟副主席;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兼间质病与肺癌专业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



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