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2001 年在部分胰腺炎患者血清中发现 IgG4 水平升高,到 2003 年正式确定“IgG4 相关性疾病”(以下简称 IgG4-RD),近20多年来,随着临床诊断及治疗积累,对其的认识不断深入,诊断模式也在不断演变、进展。相继发表了多个临床及病理诊断诊断共识,特别是,2011年日本发布的综合诊断标准,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促进了IgG4-RD诊断。随着临床病例增多,发现越来越多有类似IgG4-RD临床及病理表现的其它疾病-“模拟疾病”,为了进一步规范及精准诊断及研究,201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提出IgG4-RD分类诊断标准(以下简称,ACR/EULAR分类诊断标准),随后日本的综合诊断标准也进行了修订,这二个诊断标准均强调了排除性诊断。
在早期,我们在临床会诊工作中,常常看到漏诊的疾病,随着认识逐渐深入,当前更突出的问题变成了“过度诊断”,及与“模拟疾病”鉴别诊断。ACR/EULAR分类诊断标准提出后,一个明显变化是因IgG4-RD行病理活检明显减少、小活检标本增多,这也给病理诊断带来了挑战。另外,IgG4-RD “模拟疾病”多为罕见病及疑难病,导致病理诊断难度增大,更考验病理医师经验,对病理和临床医生的要求也更高。总而言之,从 2001 年以来,大家从对该病从不认识、漏诊,到逐渐认识,再到“过度诊断”,当前我们需要更强调鉴别诊断、排除性诊断及综合诊断,而不能完全依靠病理。
IgG4-RD 其实早已存在,并可能累及全身任何器官,只是此前未被认识、曾用不同的名字指代,例如: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Riedel 甲状腺炎);另外炎性假瘤、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纵隔炎、腹膜后纤维化、淋巴浆细胞性主动脉炎/炎性主动脉瘤、自身免疫性垂体炎、间质性肾炎等,这些疾病中,部分患者可能为IgG4-RD,需要进行仔细鉴别。
IgG4-RD 患者通常有血清IgG4水平的升高,其病理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如下图):1、席纹状纤维组织增生:增生的纤维组织呈编织状,互相交集,类似于过去编织的凉席;2、同时伴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浆细胞浸润是其病理基础,有了浆细胞,然后再鉴别是否存在IgG4-RD阳性的浆细胞的增高;3、闭塞性静脉炎:闭塞性静脉炎表现为管壁增厚,炎细胞浸润及管腔狭窄、闭塞。与系统性血管炎不同,它没有管壁弹力纤维断裂,管壁组织坏死;4、免疫组化 IgG4阳性浆细胞增多及比值增高。还可有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程度的升高。
在2011年发布的日本综合诊断标准中,包括:1、单个或多个器官出现特征性的弥漫性/局限性肿胀或肿块;2、血清 IgG4 浓度升高(135 毫克/分升);3、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1)显著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及纤维化 (2)IgG4+浆细胞浸润:IgG4/IgG>40% 且 IgG4>10 个/高倍视野。符合1+2+3条,即可确诊。如缺乏血清IgG4升高,为拟诊(Probable)。如缺乏组织病理证据,为疑诊(Possible),临床医生对此诊断标准都非常熟悉。
血清 IgG4 水平较高是IgG4-RD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是,大约40%IgG4-RD患者血清IgG4水平不高,相反,一些非IgG4-RD可以有血清及组织内IgG4 水平的升高。同样IgG4-RD的病理特征均不特异,可以出现于其它疾病,这些疾病在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方面类似IgG4-RD,即所谓“模拟疾病”,需要在临床工作中特别予以关注。
这是我们一个会诊病例,男,37岁,送检鞍区标本,镜下见左侧组织有纤维化,而且是席纹状纤维化,伴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IgG4阳性浆细胞增多,IgG4热点区域高达100个/HPF,IgG4/IgG大于40%。
从以上指标看,按照2011年日本综合诊断标准,其完全符合 IgG4-RD的诊断。那么它究竟是不是IgG4-RD呢?我们注意到患者的病变中有深有浅、明暗相间,并可见淋巴细胞伸入现象(图),加做免疫组化可见s-100阳性树突状细胞,最终病理诊断为Rosai-Dorfman病,所以,即使临床、病理都符合IgG4-RD诊断标准,它却并非是IgG4-RD。
我们曾对北京协和医院7年间(2010年1月-2017年4月)经组织活检病理诊断的15例Rosai-dorfman病进行分析,(男性10例,女性5例,病变及活检部位:皮肤3例、鼻及鼻窦3例、喉2例、淋巴结4例,其中2例分别另送鼻及皮肤活检、颅底及脑膜2例、腹膜后1例、肺1例、心房1例。IgG4免疫组化:3例未见IgG4阳性浆细胞,余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IgG4阳性,IgG4:5-200个/HPF,IgG4/IgG:10%-80%),IgG4最高达200个/HPF、IgG4/IgG最高达80%。
随着认识的深入,现已明确多种疾病可以出现IgG4-RD类似的临床、血清学及组织病理表现,即前文提及的“模拟疾病”。例如:1、肿瘤:浆细胞瘤、淋巴瘤(伴浆细胞分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以及一些癌症;2、ANCA相关性血管炎(GPA,EGPA);3、感染:细菌、真菌感染,大量浆细胞和慢性炎症的浸润会导致与IgG4-RD相似;4、组织细胞疾病:Rosai-dorfman病、ECD;5、结缔组织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干燥综合征、炎性肠病、桥本氏甲状腺炎;6、Castleman病浆细胞型等。
IgG4-RD任何诊断指标均不特异,多种模拟疾病符合2011年IgG4-RD诊断标准,特别是队列研究时,可能纳入一些非IgG4-RD疾病(文献提到“重叠综合征” ,如患者可能既符合IgG4-RD诊断标准,又符合ANCA相关性血管炎的诊断标准),若如此进行相关队列研究,总结出来的可能并非客观的IgG4-RD特点。
由此,201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提出IgG4-RD分类标准,在这个诊断标准中,首先要“入围”(Entry Criteria),只要有相应临床表现均可入围,不要求一定要有病理证据,特别考虑到一些部位,如腹膜后、胰腺等部位的病变难以获得病理。入围后,先做排除性诊断,再进行评分,当评分大于20分时,其诊断IgG4-RD的特异性为97~99%,敏感性为82~85%。
入围IgG4-RD后,首先需要进行排除性诊断。临床方面需关注发热(更提示感染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不敏感,以及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SSA/Ro或SSB/La抗体阳性等;在病理方面,需要排除诊肿瘤性病变、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坏死性血管炎、组织坏死、组织细胞疾病等。做出排除性诊断后,再进行评分,如:无病理活检-0分,有致密淋巴细胞浸润-4分,致密淋巴细胞浸润伴闭塞性血管炎-6分,同时再伴有席纹状纤维化-13分。因此,病理医生需要分别描述有无上述基本病变。免疫组化方面评分又分为几个“档次”, 如下图所示,需要报告高倍视野中的IgG4数值、比值。
2019年ACR/EULAR分类诊断标准主要推荐用于IgG4-RD临床队列研究及流行病学研究,不建议直接用于临床诊断,但自从该分类诊断标准发表后,对我来说,明显的感受就是病理活检减少,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可能不自觉的会使用该标准。然而,临床诊断中借鉴分类诊断标准的框架,需要个体化区别对待,而非 “一条否决”,例如患者有发热,ACR/EULAR分类诊断标准便排除了诊断,但实际临床上患者可能因合并了感染而发热,因此还是要注意综合分析,不能机械的照搬应用。
我们要充分认识IgG4-RD诊断指标的非特异性,对拟诊IgG4-RD,在临床影像及病理尽可能排除“模拟疾病”。需要注意,一些“模拟疾病”不仅可以达到诊断标准,甚至分数很高,ACR/EULAR分类诊断标准的特异性是建立充分排除诊断的基础上。
同样,2020年日本修订了IgG4-RD综合诊断标准,相比于2011年的版本,特别提出IgG4-RD排除性诊断及鉴别,在病理上特别提出需注意:1、恶性疾病病理特征:浆细胞瘤、淋巴瘤(伴浆细胞分化)、特别是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肿瘤;2、显著中性粒细胞浸润,脓肿;3、坏死性血管炎;4、组织坏死;5、肉芽肿性炎;6、组织细胞疾病病理特征:Rosai-dorfman病。
这是我们在2021年的一个会诊病例,女,53岁,鼻炎2年,鼻骨塌陷半年,此次进行了鼻黏膜活检。原单位病理报告:左鼻腔、鼻咽部、右鼻腔粘膜组织呈慢性炎,伴多克隆浆细胞浸润,IgG4阳性细胞增多,建议检测血IgG4等免疫球蛋白除外IgG4相关疾病。
会诊中,我们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纤维组织增生,很多浆细胞,但仔细观察发现活检标本中有一簇多核巨细胞肉芽肿(下图)及较多中性粒细胞,不符合IgG4-RD,我们建议临床进一步除外肉芽肿性疾病。最后证实,这位患者是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累及鼻子、肺和肾脏。
这例肺穿刺也是如此,虽然存在纤维组织增生实变和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患者有血清IgG4也高,但病理组织学存在一簇中性粒细胞浸润、有微脓肿,周边有栅栏状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肉芽肿,提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目前,临床更多送检的是小活检标本(穿刺活检、黏膜活检),小活检标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临床没有考虑到,但在病理上看到纤维组织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需要关注纤维化及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性病变可能为IgG4-RD,加做免疫组化,以及适当做出提示性诊断,供临床进一步鉴别参考;另一方面,必须考虑小标本的局限性,不能仅仅依靠免疫组化、或仅仅依靠活检标本,做出排除或确认IgG4-RD诊断。特别是免疫组化,由于IgG4的免疫组化分布不一致,我们数的是“热点”区域,实际穿刺的部位可能恰好是浆细胞较少的部位,因此,需要谨慎仅仅依据小活检标本IgG4数值做出排除或肯定诊断,达到诊断标准,不一定是IgG4-RD,未达到不一定不是。
总结IgG4-RD诊断及病理送检中需要注意问题:
1、IgG4-RD是综合诊断,特别重视排除诊断。在多学科会诊时,很多人会想问问病理科是否为IgG4-RD,这并非能由病理单方面判断,需要结合患者临床、血清及全身检查来综合诊断。
2、病理诊断时,我们需要认识IgG4-RD基本病理表现、描述基本病理改变并报告阳性IgG4浆细胞具体数值及比例。
3、关注排除性病理形态,如肿瘤性病变、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脓肿、肉芽肿及多核巨细胞、血管炎、坏死等。
4、对于穿刺小标本,需关注IgG4-RD病理改变-特别是浆细胞增多,由于小标本局限性,谨慎仅依据小活检标本IgG4数值做出排除或肯定诊断。
专家介绍
冯瑞娥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病理分会胸部疾病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分会病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防痨协会多学科诊疗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病理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风湿免疫病学专业委员会IgG4相关性疾病学组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诊断病理学杂志》及《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编委。主要侧重呼吸系统疾病病理诊断和研究。
本文由《呼吸界》编辑 Jerry 整理,感谢冯瑞娥教授的审阅修改!
* 文章仅供医疗卫生相关从业者阅读参考
本文完
责编:Jer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