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2015BAI12B11)支持下,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曹彬教授团队「年龄、合并症、治疗方案是否符合指南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者病死率影响的研究」于2018年4月24日在BMC Infect Dis杂志在线发表。在职博士生韩秀迪医生(青岛市立医院)为该文第一作者。该研究由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曹彬教授团队联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昆明医学院附属延安医院、临淄区人民医院、烟台毓璜顶医院等13家医院完成。
全文链接:
https://bmcinfectdis.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879-018-3098-5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阅读)
关键科学问题
1、既往研究显示年龄、合并症与老年CAP患者的病死率相关,但合并症的种类对病死率的影响目前结论不一;
2、既往部分研究显示符合指南的治疗方案可降低老年CAP患者的病死率,但也有研究显示治疗方案符合指南对预后并无影响。
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的定义
按照2016年中国CAP指南,对于住普通病房的无铜绿假单胞菌(PA)感染危险因素的老年CAP患者,接受了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药的单药治疗或β-内酰胺类药联合呼吸喹诺酮的联合治疗视为治疗过度,而接受了青霉素类或一二代头孢类抗菌素则视为治疗不足。对于住ICU的无PA危险因素的老年CAP患者,单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视为治疗不足,而联合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药视为治疗过度。对于有PA危险因素的老年CAP患者,接受了无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的单药或联合治疗视为治疗不足。
研究结论
1、老年CAP患者总体住院病死率和60天病死率不高,仅分别为5.7%和7.6%,低于Luna等的研究(30天病死率为8.2%),但85岁以上老年肺炎病死率是65-84岁肺炎患者的3倍;收住ICU的老年CAP患者住院病死率可达25.3%;
2、60%的老年CAP患者伴有2种及2种以上合并症,慢性心力衰竭(OR 2.1)和长期卧床(OR 2.1)是影响60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3、85岁以上老年CAP患者较65~84岁者更容易出现多叶段受累或合并胸腔积液和收住ICU;根据CURB-65或PSI评分,不足11%的老年人群为高危患者;
4、其他影响老年CAP患者60天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 1.01)、CURB-65(OR 1.9)、血糖(OR 1.06)、心率(OR 1.04)、氧饱和度(OR 0.98)和血白蛋白水平(OR 0.94)。
5、按照2016年中国CAP指南,62.1%的老年CAP患者初始治疗不恰当,该结果明显高于CAPO研究和其他研究。对于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普通病房患者过度治疗,52.3%接受了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β-内酰胺类药的单药治疗或联合氟喹诺酮的联合治疗;而71.4%的ICU患者存在治疗不足,原因为未覆盖非典型病原菌。对于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危险因素的患者,22.9%普通病房患者和74.2%ICU患者存在治疗不足,主要为未应用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菌素。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不足可增加病死率。(见下图)
6、研究显示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活性的碳青霉烯类药物不恰当使用形势严峻,可能增加了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的风险。
研究意义
本研究是目前国内有关老年CAP研究规模最大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中国老年CAP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负担;早期识别危险因素可帮助临床医师识别高死亡风险的老年肺炎患者。老年肺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形势严峻,提示临床医师应加强2016版CAP指南的学习,合理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恰当的治疗场所,并根据患者有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选择恰当的初始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