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不喘肺功能却严重下跌,重度、极重度阶段如何用「三驾马车」稳住病情?
来源: 看呼吸 4 天前

“医生,您看我现在坐着不动时呼吸挺顺畅的,吃饭和说话都没问题,中气还挺足,怎么就说我是极重度了呢?您是不是吓唬我?”


不少慢阻肺病患者都有类似的疑惑,难道真的是“夸大其词”了吗?重度、极重度慢阻肺病患者的肺功能,会在尚未察觉时“断崖式下跌”吗?


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晚期慢阻肺病真的无计可施了吗?”中,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曹志新教授揭晓了答案,并提醒大家用“三驾马车”稳住病情。


静坐无恙、活动却喘,慢阻肺病或许已悄然进展至重度、极重度阶段


“我先带大家了解两个核心的肺功能指标,一是用力肺活量(FVC),指的是最大吸气后,用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在漫长的病程中,这个总肺活量在相当长时间内可能保持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因此,患者平静呼吸时所需的气体总量尚能满足。”


“二是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指的是在 FVC 测试中第一秒内能呼出的气体量,它的测量单位是‘升/秒’,本质上反映了呼吸气流的‘速度’或者说‘效率’。慢阻肺病的损害,首先表现为呼吸气流速度的下降,也就是 FEV1 降低。”



“了解完这两个肺功能指标,答案也就基本明晰了。静息状态下的身体代谢需求低,呼吸自然和缓,对气流的速度要求不高,患者可以慢慢吸气、慢慢呼气,即使气流受限,也能相对从容地完成气体交换。”曹教授讲道。


“在活动时,身体代谢需求增加,需要更快地摄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此时呼吸频率必然加快,导致每次吸气和呼气的时间都大幅缩短,这就要求在极短时间内产生高速的气流来完成有效通气。慢阻肺病患者狭窄的呼吸道好比一个流速不足的管道,平静时慢慢输送尚可维持,一旦需要高速输送就力不从心了。”


所以,大家即使日常“宅”着不动感觉尚可,也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稍微活动就出现明显气短、喘息,也就是出现劳力性的呼吸困难,这就提示病情或许进展到重度甚至极重度的阶段了,肺功能已经严重受损了。


慢阻肺病在肺功能自然衰老的下坡路上“踩油门”


那么,重度、极重度慢阻肺病患者的肺功能为何会严重受损呢?


“我们的肺功能在大约18岁达到巅峰状态,此后,如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肺部也开始经历自然的、与年龄相关的功能衰退。这种衰退最直观的体现之一就是肺活量会以每年微小但持续的速度缓慢下降,这是一个普遍存在、不可逆转的生理过程。”


曹教授告诉我们,“慢阻肺病的核心病理改变是持续的炎症反应和气道、肺泡结构的破坏,从肺功能的角度看,其造成的直接后果恰恰也是肺活量的进行性下降。如此一来,慢阻肺病造成的病理性肺功能损害,与人体自然的肺功能衰老轨迹高度重合。”


“慢阻肺病相当于是在自然衰老的下坡路上猛踩了一脚油门,显著加快了肺功能下降的速度。最终,病情进展到重度、极重度阶段,肺功能储备被严重侵蚀之后,患者就会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活动能力丧失和生活质量下降。”


重度、极重度慢阻肺病要用好“三驾马车”


“重度、极重度慢阻肺病患者要想稳定病情、缓解症状,单靠一种方法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让药物治疗、长期家庭氧疗、家庭无创通气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紧密配合。”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三匹马共同拉一辆重车的场景,药物治疗就是中间那匹至关重要的‘领头马’,把控着整体治疗的方向和基础,通过减轻气道炎症、扩张支气管来改善肺功能、预防急性加重。但是,当病情已进展至重度、极重度,单靠这匹领头马往往难以拉动。”


长期家庭氧疗相当于‘左侧辅马’,慢阻肺病导致慢性低氧血症时,家庭氧疗能够提供必需的氧气支持。家庭无创通气相当于‘右侧辅马’,当病情进一步恶化,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时,它提供关键的呼吸辅助,帮助更有效地排出废气。”曹教授讲道。



接下来再深入、详细地聊聊这“三驾马车”何时启动、如何驾驭。


“作为‘领头马’的药物治疗最早启动、贯穿全程。重度或极重度慢阻肺病患者,或者即使未做详细肺功能分级,但已存在明显的活动后呼吸困难、频繁咳嗽咳痰,甚至因急性加重而就诊或者住院,就必须坚持规范的吸入药物治疗。慢阻肺病患者要像高血压患者长期服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持续用降糖药来预防并发症一样坚持规律用药,这是稳定病情、延缓肺功能下降、减少急性加重的基石。”


“是否需要长期家庭氧疗这匹‘左侧辅马’,要结合动脉血气分析的检查结果来判断,一般来说,假如结果显示动脉血氧分压小于55毫米汞柱或者脉氧饱和度小于88%,那就说明身体缺氧了,需要长期的家庭氧疗来补充氧气。另外,如果动脉血氧分压在55-60毫米汞柱之间,同时有肺动脉压力增高、水肿等肺心病心功能不佳的表现、血液中红细胞增多(血常规中红细胞压积≥55%) 等情况,这也说明需要长期吸氧。”


“当病情严重到不仅缺氧,还出现二氧化碳潴留时,就需要加入家庭无创通气这匹‘右侧辅马’。在家无法直接检测二氧化碳水平,必须通过医院的动脉血气分析来确诊。如果结果显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持续 ≥ 52 mmHg,或者明确因二氧化碳潴留导致住院≥2次/年,且伴有明显的白天嗜睡、晨起头痛等二氧化碳潴留症状,那么强烈建议启动家庭无创通气。”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曹志新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危重症学组委员;工作研究的主要方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呼吸治疗;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39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