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如何佩戴确保不漏气和更舒适?初次使用者如何逐步适应?……这些细节99%的人会疏忽!
来源: 看呼吸 08-05

错误选择呼吸机导致缺氧、面对呼吸机类型选择难、如何选?(点击打开链接)的科普发布后,我们收到了众多网友的反馈:

 

问题主要集中在几个方面:如何佩戴才能确保不漏气?如何佩戴更舒适?初次使用者如何逐步适应?……针对这些呼吸机佩戴的具体细节,我们再次采访了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吕云辉。


“不漏气”的核心是精准选面罩、睡眠中调参数


“那位网友提到的‘白天戴着没事,晚上睡着容易频繁被憋醒’,这种现象是很常见的,这是因为呼吸机的压力参数是需要在睡眠状态下通过专业睡眠科医生进行“压力滴定”来确定的。白天气道通畅,本身并不需要戴呼吸机。如果白天戴着舒服没有问题,那通常是因为这个时候给的压力比较小,所以比较适应。但入睡后气道塌陷了,这个压力可能不足以打开气道,还是会出现呼吸暂停,这个时候因为气道没有通畅,所以戴着呼吸机还是会被憋醒;有时候是因为气道塌陷导致患者张口呼吸,张口后就会导致漏气,漏气以后机器的压力会上升,就会把病人吹醒。”


吕主任反复强调,漏气问题的本质是参数与面罩不匹配的结果,戴呼吸机前应当通过专业的睡眠中压力滴定流程来确定适合的治疗参数,再通过精准的面罩的选择,才能做到佩戴呼吸机舒适和有效。



面罩的类型需要根据使用者的脸型、鼻梁高矮、鼻翼宽窄、鼻腔是否通畅、皮肤敏感程度等多个因素来综合考虑进行选择。例如:对于鼻梁较高的,要选择可以回弹型的鼻罩,避免压疼、压破鼻梁皮肤;对于鼻翼较宽者,要选择下端比较宽阔的鼻罩类型,避免鼻罩压迫鼻翼引起呼吸困难;对于有鼻炎、鼻息肉、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等存在鼻腔不通畅情况者,可以选用口鼻罩,鼻子带嘴巴一起罩住,这样鼻子不通畅张口呼吸时也不会漏气,但初戴时容易引起腹胀,适应一段时间就会消除;对于有幽闭恐惧症(就是脸上覆盖东西就会感到紧张恐惧、自觉无法呼吸的情况)者,可以选择鼻枕,这种鼻罩的样子就像两个小蘑菇头,只需要塞在鼻孔前端就行,这样对面部的遮挡就会很少,从而减少压迫感;对于皮肤比较敏感,对医用硅胶材质鼻罩会过敏者,可以换用凝胶材质的鼻罩,也可以很好的增加适应性。


至于怎么选择适合自己的鼻罩,专业的睡眠医学中心都具备帮助用户选择适合的鼻罩的能力,有专用的量鼻尺和方法可以帮助测量鼻梁、鼻翼和鼻子大小,来指导选择适合的鼻罩类型。怎么验证鼻罩适合和佩戴正确呢?可以在戴好鼻罩后连接上呼吸机,开机后可通过用手掌贴着面罩边缘环绕一周感受是否有气流溢出或通过机器的报警提示来确定是否佩戴适合。


“由于每个人的自身情况和睡眠呼吸暂停严重程度不同,确定呼吸机的治疗参数一定是因人而异的,进行整夜多导睡眠监测下的呼吸机压力滴定,是确定最佳治疗参数的金标准。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反复调是不行的,即便戴着不难受,但治疗是否达标也是需要在睡眠监测下来判断的。像这位网友提到说去医院十几次,都是白天(上午或下午)去,不知道是不是表达有误,因为规范的调整参数是需要睡眠中心专业医生在患者睡眠中进行的,经过标准压力滴定后让医生帮助确定适合呼吸机模式(单水平或是双水平呼吸机)以及压力参数和鼻罩类型,并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动态调治疗参数。”


舒适度好不好,在于这些细节上的把控


“刚才提到的是尺寸误差的后果,比如面罩过大导致漏气,机器压力补偿会吹醒患者,过小则压迫面部,但如果进一步注意细节上的把控,舒适度会更好”。



“我看到一位网友称自己母亲佩戴呼吸机很恐惧,一戴上面罩就有濒死感,这有可能不是舒适度的问题,而是一种心理障碍,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幽闭恐惧症’。有幽闭恐惧症的人,进入一些狭窄、封闭的环境时,例如电梯轿厢内或密闭的小房间里,也会感觉呼吸困难,有窒息或紧张恐怖的感觉。这样的患者除了要选择合适的鼻罩,尽量减少对口鼻的遮挡(如面积更小的鼻枕),还需要采取脱敏方法,以逐步增加佩戴时间的渐进式策略来帮助患者适应呼吸机治疗。”


“渐进式适应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进行,例如,可以在白天非睡眠时间段就佩戴上鼻罩,戴着看书、看电视、打麻将等,让患者在转移注意力的情况下不经意间来适应佩戴鼻罩,消除紧张感。吃过晚饭后看电视时候可以提前戴上呼吸机适应,等到睡眠时先短时佩戴呼吸机,刚开始不要求整夜都能佩戴,半小时、1小时、2小时都行,逐步增加佩戴时间,直到整夜睡眠都能佩戴。配合呼吸机的“延时升压”功能可以提高适应性。”


第一次戴不习惯?提前试戴+逐步延长时间+心理脱敏


“同样道理,第一次戴不习惯怎么办?还是要有一个适应的步骤:提前试戴+逐步延长时间+心理脱敏。但要注意的是,这个适应期不是让你忍受痛苦,而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建立耐受。试戴期的关键操作,比如首次佩戴的环境,要选择清醒、放松的时段(如午休),避免睡前焦虑影响体验。头带松紧的标准,以能伸进去一根手指为宜,过紧也会导致压痕,过松则引发漏气。一般大多数病人一周时间基本上都能完全适应了。”



针对鼻干/咽干、口部始终会漏气的一些常见不适,吕主任也给出了应对方案:鼻干/咽干者可以在水罐内添加温热(37摄氏度左右)的纯净水,或提前开启呼吸机(但不佩戴),让湿化器提前加热,这样在正式佩戴呼吸机的时候,吹到鼻咽部的就是温暖湿润的空气了;有下颌关节肌肉松弛(老年人常见)的患者,容易在睡眠中出现张口呼吸导致鼻罩漏气,建议采用口鼻罩,或者鼻罩+下颌带固定下颌关节,防止睡眠中不自主张口漏气。


“心理干预是一个长期方案,我们要建立一个正确的认知,理解呼吸机是气道支撑工具,而不是束缚我们的装置,可以通过手机APP查看夜间呼吸机治疗后的变化数据(如AHI指数下降),从而增强坚持治疗的信心。”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吕云辉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睡眠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103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