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真能修复肺功能吗?踩中“雷区”就起反作用!
来源: 看呼吸 4 天前

“去年冬天我管理过一位罹患慢阻肺病十余年、73岁的陈姓老人,他平日锻炼身体很积极,戒烟十年以上,然而沟通完发现,他病情加重的主因就是他在运动上犯了错,尤其对呼吸慢病人群来说就是‘雷区’。”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护士长、呼吸治疗师陈永强讲道。


每天5公里晨跑、突然一天感冒发烧


原来,陈大爷有一个几十年的棋友,俩人过去常一起下棋、吸烟,后来棋友患肝癌做了肝移植术,术后坚持规范用药和锻炼,状态恢复得很好,于是陈大爷在被诊断出慢阻肺病后,想到自己既非癌症又不用手术,仅仅只是肺功能差,戒烟后养好身体那还不简单吗?他自此便一顿操作猛如虎地开启了“逆袭之路”,想通过锻炼修复肺功能



“他每天雷打不动的5公里晨跑,家里人拦都拦不住,听说半年不到瘦了5公斤。正高兴呢,谁知还没等到过春节,突然一天他就感冒发烧,咳嗽、喘息,慢阻肺病急性加重,最终被送来医院住院了。”


运动能修复他的肺功能吗?他错在哪?


那么,运动真能修复陈大爷的肺功能吗?陈护士长告诉我们,肺功能衰退的本质是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气道及肺泡结构不可逆的损伤,运动不能改变肺部的病理损伤。就生理规律来讲,人在25岁后肺功能就以每年1%-2%的速度自然下降,60岁后降幅可达30%以上。但是科学的运动可以增强运动耐力,减少慢阻肺病急性发作的次数,可以提升日常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陈大爷的肺功能衰退就如同一座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我们可以通过正确的康复训练来对老房子进行修缮。正确的运动方式,必须是医生或康复师开的运动处方,那些不正确、过度的运动反而可能让它垮得更快。”


不仅老人,年轻人有呼吸慢病运动错了也危险

 


“我还遇到过慢阻肺病患者跑步后突发肺水肿的情况,年龄不到50岁,但他FEV1<50%,如果低于这个预计值,患者剧烈运动,血氧饱和度就可能骤降至80%以下,这时诱发肺水肿的风险增加40%;还有患者康复心切,盲目进行力量训练,比如举重这样的无氧运动,又可能因短时缺氧导致肺泡压差剧增,引发微循环紊乱……。因此无论年轻年老,你有呼吸系统的基础疾病,只要错误的运动方式和量,都可能导致危险。”


呼吸慢病老人的“运动雷区”这三类最高危


“我们仔细梳理陈大爷的一些细节问题,还能梳理出可针对所有呼吸慢病老年群体的一些运动警告,有三类堪称是这些人的‘运动雷区’,最高危,劝大家轻易不要去尝试。”


陈护士长告诉我们,第一就是低温环境户外运动。“尤其是冬季晨跑,冷空气刺激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肺功能下降风险就会提升,有研究显示,零下环境中运动者的急性加重发生率是常温锻炼者的2-3倍。”


第二是做屏气类动作。“比如举重,还比如游泳时潜水,做这些动作的时候人体的肺内压力骤升,肺泡破裂的风险就会增加。听说过有人因潜水导致自发性气胸的就是这个原理,肺内压过大,这样的动作不适合呼吸慢病人群。”


第三是高强度无氧训练。“很多肺功能不好的人经常跑来问我,做HIIT训练可以吗?首先HIIT它是‘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的缩写,意思是指高强度间歇训练法。这种方法可以提升心肺功能,主要是训练爆发力,配合其他训练可达到明显的减脂效果,这种特殊的训练方法自从问世以来也风靡了欧美大陆。但是,很抱歉,并不适合呼吸慢病群体,如慢阻肺病患者,您的肌肉耐力本就已经受损了,HIIT等训练更易引发呼吸肌疲劳,反而会降低运动量。达不到效果还很累,更不适合老年人。”


运动须讲究“分龄分阶,精准干预”


“我的建议是60岁以上普通人群在日常锻炼时以‘低强度有氧’为主要核心。”


陈护士长告诉我们,比如您每天可慢跑或散步30分钟,把心率控制在110-130次/分左右,这样对提升心肺功能是有好处的;如果要选择游泳,记住水温不能过凉,水的浮力可减轻关节负担,适合关节功能不佳或者肥胖的人群。通常,PM2.5>75时就要停止户外运动,冬季也优先选择室内跑步机。”



“最后,专门针对慢阻肺病的患者人群,我们是建议大家分阶段来进行肺康复方案。如果您处于急性期,要尽量减少下地运动,以床上卧位、上肢拉伸、呼吸咳嗽排痰训练为主,避免加重病情;如果处于恢复稳定期,可遵医嘱地进行一些有氧训练,像散步、八段锦、太极拳、功率自行车等,每次20分钟,每周3-5次。还可以适当增加抗阻训练,如弹力带划船等,可以增加胸腹部力量,提升咳嗽能力。此外还可以选择各种型号的呼吸训练器,来有针对性的对呼吸肌功能进行训练。最后就是老生常谈的缩唇呼吸操,可降低呼吸功耗,提高呼吸效率。”


陈护士长提醒大家,运动过程中最好佩戴能检测心率血氧的电子设备,心率过高或血氧过低或有其他不适时应停止运动或降低运动强度。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陈永强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呼吸治疗师;中国康复医学会重症康复专委会科普学组常委、重症康复护理学组委员;福建省海医会呼吸治疗专委会气道管理学组组长;福建省护理学会传染病护理专委会秘书、委员;专业方向:呼吸治疗、肺康复。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48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