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慢病患者的血氧若低于90%,往往意味着全身器官已处于‘缺氧加班’的状态,我们称之为‘病理性低氧’,许多患者因忽视早期症状变化,最终导致肺功能断崖式下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杜兴冉副主任医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一例支扩患者的病例,提醒大家重视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症状。
总把症状归咎于上火,直到晨起咳出“腐肉样痰块”
“去年冬天,55岁的张先生因反复咳嗽、咳黄痰就诊。他自嘲是‘老烟枪’,总把症状归咎于“上火”,直到某天晨起突然咳出‘腐肉样痰块’,随后浑身无力瘫坐在地。测量血氧饱和度发现已骤降至82%,急查胸部CT提示右肺布满‘葡萄串’样的支气管扩张囊腔,伴肺不张。”
这些容易被忽视的低氧信号
杜主任指出,“一些日常细节常被误读为疲劳或亚健康,很容易被忽略。比如,有的人晨练时会出现喘息,但因为注意力集中在锻炼上,往往未察觉呼吸异常;有的人爬两层楼就感到呼吸困难,但静坐时测量血氧又显示正常,因此常被误认为是劳累、疲倦所致;还有的人夜间总会像‘溺水’一样憋醒,或是睡觉时突然惊醒,或需要坐起大口喘气。”
病理性低氧:相当于呼吸的“泵”罢工!
杜主任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解释:如果把肺比作一台精密的“呼吸泵”,那么一些呼吸慢病的“病理性低氧”出现时就相当于这个“泵”出了问题,比如慢阻肺病的气道狭窄,气管就像被揉皱的吸管,氧气进入困难;而肺气肿,就属于肺泡破裂,肺泡变成了漏气的气球,氧气无法储存;还有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相当于部分肺泡“停工”,氧气交换效率也会下降。
“甚至有的人长期病理性低氧会出现肺心病,前不久收治的一位68岁慢阻肺病的王先生,就是一天买菜时突感胸闷,血氧骤降,送来发现已出现肺心病,他就是因心脏因长期缺氧被迫超负荷工作。”
出现这些“小”症状,警惕病理性低氧!
1.痰液变化:痰多、黄稠,就像‘臭鸡蛋’,提示气道堆积大量分泌物。呼吸慢病的人群,尤其是支扩患者要善于观察痰液的颜色变化,从白色黏痰转为黄绿色‘脓痰’时,应及时监测血氧,以及观察一些血氧的波动变化,并观察静息或平躺后是否出现血氧下降。
2.咳嗽与呼吸音:我们知道肺纤维化属于不可逆的逐渐加重的过程,但如果您有干咳症状,咳起来像“吞刀片”,就要仔细观察咳的声音,是不是有金属音,像敲击铁管?呼吸是不是带“蜂鸣”?安静时呼吸音如“拉风箱”,甚至出现口唇发绀,这些都可能是长期缺氧的信号,如果有这些症状,建议每天监测血氧。
3.睡眠异常:您有过打鼾如雷却越睡越累的情况吗?呼吸慢病的患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的概率较大,我们叫‘重叠综合征’,更容易出现病理性低氧。如出现晨起头痛、白天困倦嗜睡、夜尿增多等,都提示睡眠中反复低氧、缺氧。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肺动脉高压这样的严重后果,建议进行睡眠血氧监测。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杜兴冉
南京市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肝病分会病毒性肝炎学组委员;江苏省医院协会传染病医院分会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青年编委;主要研究领域:呼吸道重要病原菌致病机制及新型疫苗学研究;主持国自然青年基金项目、省自然青年基金项目及省高等学校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参与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20余篇,以一作及通讯发表SCI论文1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参编教材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