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身边人过度悲伤、激动、愤怒而呼吸困难、手脚抽搐时,这样的急救法最靠谱!
来源: 看呼吸 2018-11-09

11月3日,在一架辽宁返回北京的CA1286航班上,一名年轻妈妈因为呼吸困难、头晕想吐、手脚抽搐而求救……一名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居然立即用飞机上的清洁袋罩住了年轻妈妈的口鼻……很多人表示不解:罩住口鼻岂不呼吸更难?医生为何要选择这种方式急救?



原来,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处理不当也许后果会使危情更加严重。故事还是要从那天发生的意外说起:

 

“飞机即将着陆时,坐在我前排的一位年轻妈妈突然大声呼叫乘务员,说她很难受,头晕想吐。最初我以为她是普通晕机,后来发现她的喘息越来越重,我从侧面能看到她因难受而苍白的脸,鬓角淌着汗珠!这时候,年轻妈妈再一次求救,说她感到憋气,手也要抽筋了,快抱不住孩子了。旁边的中年妇女赶紧把小孩从她怀里抱了过去!”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的谭先杰医生说,听到她说手要抽筋了,谭医生心中已经猜出这位年轻妈妈的症结所在。


“当时飞机已经着陆,但还在快速滑行。乘务长和几个乘务人员已经围到了乘客旁边,情急生智,我让乘务员撕开一个清洁袋,我撑开后,准备把它扣到年轻妈妈的脸上!但年轻妈妈却剧烈反抗,她痛苦地喊:“你快拿开,我都憋死了!我不要!”谭医生说面对年轻妈妈和周围乘客对他此举的质疑,谭先杰自曝了医生身份后,为了减少年轻妈妈的恐惧,把纸袋离她的嘴稍微远一点,让她没有口鼻被捂住的感觉。没过几分钟,年轻妈妈就说感觉好了些,她抽搐成一团的手也放松了不少,最后症状缓解。


图为乘客落地后与谭先杰医生合影留念


因呼吸困难求救,医生却用纸袋罩住口鼻,当时飞机上的乘客都在质疑:此举岂不让患者呼吸更困难?不会不缺氧?会不会引起窒息?


这就要说一下导致这位年轻妈妈出现呼吸困难、手脚抽搐的原因是一种特殊的危险情况——叫“过度通气综合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燕教授介绍,过度通气综合征也称呼吸性碱中毒综合征、呼吸神经综合征、高通气综合征、过度换气综合征,是急诊室常见急症之一,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心悸出汗、四肢麻木、眩晕、视物模糊,严重者可有晕厥、抽搐等症状。发作时患者会感到心跳加快、心悸、出汗,因为自己感到呼吸困难而加快呼吸,导致体内二氧化碳不断被排出而浓度过低,引起继发性的呼吸性碱中毒等症状。

 

“过度通气综合征的常见病因有精神性过度通气、代谢异常、乏氧性缺氧、中枢系统疾患、水杨酸中毒、败血症等。其中精神性过度通气最为常见,该患者若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后,可考虑精神性过度通气所致,且此类常见于癔病发作患者,又称癔症性过度通气综合征。过度通气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可以确定的是它易由压力性事件或食物药物诱发,例如:工作压力、情绪压力、咖啡、浓茶等都被证实可能引起过度通气症候群。再回过头来看飞机上的这位年轻女性,她有可能就是在情绪或精神刺激下造成过度通气,由于呼吸快速、肺排出二氧化碳过多,机体酸碱平衡系统无法迅速代偿,从而引起呼吸性碱中毒。而呼吸性碱中毒则会继而使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大汗、抽搐等一系列症状。” 陈燕教授说,且癔症性过度通气综合征常见于年轻女性患者,通常是在过度悲伤、激动、愤怒等情绪激动的情况下发作

 

人体内环境是需要维持酸碱平衡的,当过度通气出现呼吸性碱中毒时,血液中钙离子与白蛋白的结合增多,使游离的钙离子浓度下降,病人会出现神经、四肢发麻、肌肉痉挛、耳鸣等,可发生手足抽搐症,甚至全身惊厥发作,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危及生命。

 

陈燕教授介绍,要判断一个人是由于精神原因还是其它器质性病变引发的过度通气,要经过医生专业的检查及诊断。因此出现了上述症状还是要到正规医院咨询医生。



呼吸困难、手脚抽搐、心跳过速…..过度通气综合征发病时的症状看着都很凶险,那么这种疾病会致命吗?

  

陈燕教授介绍,症状是否致命要根据患者的原发病情况来评判,若患者是由精神性过度通气所致的癔症性过度通气综合征,则一般病情不严重,平复患者情绪、降低过度通气后往往会迅速改善症状若患者是由中枢系统疾病、败血症等所造成的过度通气,则需立即积极治疗原发病,此时原发病的处理不当是有致命可能的


一旦出现了过度通气综合征如何急救?


一,积极防治原发病。降低患者的通气过度,必要时可使用镇静剂;

二,尽量让患者憋气,控制好呼吸节奏,可以用纸袋或者长筒袋子罩住患者口鼻,以增加呼吸道死腔,减少二氧化碳的呼出和丧失,达到对症治疗的作用; 

三,手足抽搐者可静脉适量补给钙剂以增加血浆钙离子浓度;

四,稳定患者情绪,安静的环境有利于症状缓解,少量输液、吸氧可以起到暗示治疗的效果;避免谈论该病如何严重等内容,不良的刺激会加重发作;急性发作时亦需注意监测基本生命体征。


对于精神性过度通气经常发作的患者,可以告诉他一些有效的预防办法吗?

重点

一, 适当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不要刻意的压抑,可以用听音乐、散步等方式来放松身心;

二, 要对过度通气综合征的初发症状有所认知,以便及早提醒自己放松情绪及放慢呼吸;

三, 若过度通气仍一而再的发生,应该寻求适当的心理治疗,必要时可至精神科就诊。


1693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