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界logo

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规建 人文
他们坐在病床边,双手抱着呼吸囊,不停挤与放……李华德教授仅仅依靠一个「皮球」,开创了国内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的先河
在夜班,夜深人静,听着单调的呼吸阀门开闭声和看着病人胸廓起伏, 白天工作再额外二小时的夜班,非常倦累,令人睡意浓重。但气囊通气容不得松手失误,必需振作精神,坚持再坚持。还有挤压气囊最使劲的拇、食和中指的指甲沟受压磨擦,产生水泡,疼痛不堪,
663浏览
2019-04-28
他编写国内第一本肺功能专著,举办我国首个肺功能学习班,是我国呼吸功能测定和机械通气开拓者之一——李华德教授病逝,王辰院士撰文悼念
李华德教授是我国呼吸功能测定和机械通气的开拓者之一,长期致力于呼吸衰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防治,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主编或参与编写了《肺病学》、《肺心病学》、《机械呼吸器的临床应用》、《人体生理学》、《实用内科学》等学术著作,并撰写了大量有
1195浏览
2019-04-28
让肺康复体系化——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康复协作组成立
2019年4月17日,中日友好医院牵头成立了全国呼吸专科医联体慢阻肺康复协作组。该协作组以「幸福呼吸」国家慢阻肺分级诊疗项目部分省级和地市级牵头单位为基础,联合具备前期慢阻肺康复工作基础共48家省市级医院组成。
770浏览
2019-04-24
评选开始丨2019年第三届「宋庆龄最美基层呼吸医生」奖(含下载文件)
「宋庆龄最美基层呼吸医生」奖由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共同发起设立,是全国呼吸领域的公益荣誉奖。
618浏览
2019-04-19
曹彬教授:不管什么年资,永远按照住院医生状态要求自己,职业医生的三个阶段应该如何定位?
在近日召开的第十六届中青年呼吸学者论坛上,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常务副主任曹彬以《呼吸青年医师临床工作能力与临床研究素养》为题做专题演讲,应颂敏、徐金富、邓朝胜三位教授主持。曹彬教授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和感悟谈到医生
曹彬 1312浏览
2019-04-14
ECMO带管时间达2年、心肺联合移植5年生存率高达54%……在美国休斯敦Methodist医院进修看到了什么?
一眨眼,三个月的进修时间很快结束了,在休斯敦的时间,尽力学习和参观美国医生的临床诊疗活动,学习先进的查房模式和诊治技术,先后在感染科、肺移植科、MICU进行学习。以下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我的进修感悟。
李丽娟 864浏览
2019-04-11
从「红苹果」到「烂苹果」,你有职业倦怠吗?——医务人员情绪管理的「五部曲」
看着镜子里满脸痘痘的自己,医务工作者小林不由得又想起前辈们留传的顺口溜「工作一年两年红苹果,三年四年黄苹果,五年六年烂苹果……」,这是小林工作的第五年,用她的话说——上班连轴转、值班倒夜班、不能正常休息、接二连三的检查考试、越来越不好「伺候
纪晓艳、邓朝胜 791浏览
2019-03-26
如何从看似常见的病例中找到创新研究切入点?首期「首都青年呼吸学者沙龙」纪实
昨天,几十位来自首都各大医院的青年呼吸医师聚集一堂,就青年医生如何开展临床科研,首都医科大学呼吸病学系设立的首期「首都青年呼吸学者沙龙」,邀请业内资深学者和青年才俊,为广大青年呼吸学者传授科研、临床心得,提供学术交流、思想碰撞的学术平台。
万钧、余中光 735浏览
2019-03-20
一个MICU女医生的流感季:随时都可能被传染,连坐下来喊累的时间都没有……
2019,暖冬的北京,流感仿佛不像之前那么肆虐。但仍有不少类似「流感中年」岳父一样的患者,他们或因没有及时就医,或因病情自然进展恶化为重症肺炎……他们住进ICU,经历插管、气管切开、人工肺后,长期卧床不知疾病转归或最终去世……每一个恐惧和濒
田野 1435浏览
2019-03-15
曹彬:SCI真能摧毁中国医生吗?真正的好医生是如何练就的?
昨天,一篇「两会最『火』提案:被SCI摧毁的中国医生」的文章被朋友圈刷屏,很多医务界人士纷纷转发。SCI论文是不是评价医生的唯一标准?中国医生该不该做科研?这些一直以来被热议的话题再次引发业内外极大的关注。今天一早,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曹彬 1252浏览
2019-03-13
上一页 1 ... 16 17 18 19 20 ... 29 下一页
热门推荐
顾兴主任:另辟蹊径独创“亚重症科”,避免了很多患者的插管……从没有病人到接诊量全市第一,先做照亮自己的人丨科主任有话说(17)
5 天前
李运成:起初大家认为是「要我干」,后来变成「我要干」……孙宝华:从自己喜欢学,到团队一起「取经」丨规建与我(6)
2021-08-02
肖一珍: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PCCM科规范化建设让我们看到了护士团队的潜能……武娜:变化都在与患者相处的细微之间丨规建与我(7)
2021-08-11
迟春花:从零起步到已成果不菲……我们的推动先于国家政策;李玉玲:我们比以往更注重早防早筛,更能早期发现隐匿患者丨规建与我(8)
2021-08-21
PCCM专科医师的成长关乎学科的未来
2016-11-21
  • 资质信息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网文(2020)2801-46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B2-20201398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10
  •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5805280邮箱:huxijie2017@126.com
  • 投稿:editorhuxijie@163.com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泰达时代中心4号楼
  • 关注-呼吸界
  • 关注-看呼吸
版权所有:北京星吉星和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意见与建议:010-85805280 京ICP备1903650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