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活动后气促、眠差,报告齐指慢阻肺病+结核……为何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ALS一误终身,何处该存疑?丨疑案探密(165)
对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而言,疾病的侵蚀从不是单向的,因为它不仅夺走了肢体的力量、说话的清晰,更悄悄渗透进睡眠修复时刻,让深夜成为新的战场。那些看似是睡眠障碍的表象,实则是疾病在睡眠中的多维投射,远非“次要症状”那么简单。但是,假
最新丨新冠对北方人群、15-59岁人群影响仍较大,仍是高龄住院主因;普通冠状病毒阳性率持续上升;RSV阳性率在住院病例中上升最快
哨点医院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普通冠状病毒(10.7%)、新型冠状病毒(8.5%)、鼻病毒(4.3%) ;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前三位病原体为呼吸道合胞病毒(7.5%)、普通冠状病毒(4.
“肺炎”患者抗感染治疗屡受挫,“肿瘤”线索频现却多次活检阴性,病理与MDT穿透迷雾的关键?丨“镜”观奇变(7)
现病史: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咳嗽、咳痰,伴发热,测体温最高38.5℃,就诊于XX中心医院,入院查胸部CT示右肺下叶炎症伴气液平、空洞、双侧胸水、右侧为著;痰培养: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葡萄牙念珠菌(少)、热带念珠菌(中),肺泡灌洗液培养:
田间劳作后高热乏力、咳嗽咽痛,入院即多器官损伤,死亡率可高达70%……体格检查、mNGS发现破局关键?这种虫媒病有哪些重症表现?
2025-07-27 患者田间劳作后出现乏力纳差,无呕吐、腹泻等,当地医院予对症支持治疗(具体方案不详)。 2025-08-04 出现发热,Tmax 39 ℃,伴咽痛、咳嗽咳黄脓痰、头痛及全身肌肉酸痛,无胸闷气急、腹痛腹泻、尿频尿急尿痛。
张薇教授:不同类型咳嗽的精准用药如何选择?看止咳祛痰药物的临床选用原则与注意事项
近日,在第十八届咳嗽论坛上,张薇教授梳理了止咳祛痰常用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要点,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尤其对基层呼吸同道在临床实践中的精准用药进行了诸多提示,咳嗽的痰液颜色、性质、时长的微妙区别各有哪些不同提示?《呼吸界》小编特此整
周敏、瞿介明教授《Respiratory Research》发文,揭示利用机器学习整合CT放射学和临床特征预测新冠肺炎后肺纤维化
2025年8月,周敏教授和瞿介明教授在《Respiratory Research》 【IF 5,Q1】杂志在线发表题名为“Integrating CT radiomics and clinical features using machin
最新丨新冠阳性率在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成人病例及北方省份住院严重病例中占比继续居首;普通冠状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快速上升
2025年第34周(2025年8月18日—8月24日),对全国哨点医院(不含港澳台)采集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和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的呼吸道样本,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副流感病毒、普通冠状病毒、博
登顶《欧洲呼吸杂志》,叶霜教授团队领衔全球最大队列真实世界研究,为抗MDA5抗体阳性皮肌炎相关ILD靶向治疗提供循证依据
为进一步确证该发现,仁济风湿团队领衔完成一项大规模多中心真实世界队列研究,2025年5月发表于国际呼吸病学领域顶级期刊《欧洲呼吸杂志》(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最新Impact Factor: 21.0)(
mNGS多次阴性,“老方法”让漫长诊疗迎曙光?无免疫缺陷患者反复咳嗽咳痰,哪些重要易感因素带来提示?
本例患者NTM菌种鉴定为胞内分枝杆菌,属于鸟分枝杆菌复合群(MAC),为慢生长分枝杆菌,患者虽合并支气管扩张,但在疾病早期阶段得到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因此肺部病灶进行性吸收好转,临床症状持续缓解,治疗效果良好。虽然药敏试验结果与临床疗效相关
肥胖、嗜睡,反复呼吸衰竭昏迷,两次气管插管……是单纯“肺性脑病”还是另有蹊跷?如何破解诊断迷局?丨疑案探密(164)
肥胖、嗜睡、反复呼吸衰竭昏迷的患者,临床常首先考虑“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或“肺性脑病”。然而,当常规呼吸支持治疗无效时,是否隐藏着更隐秘的元凶?本例患者经历两次气管插管抢救,最终揭晓昏迷的真相。当两种疾病均表现为嗜睡、水肿、呼吸衰竭等症状时,
上一页
1
2
3
4
...
344
下一页
热门推荐
今日重磅丨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最新发布,翟振国教授代表专家组解读十大更新要点!
06-30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最新发布丨多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更新
08-12
最新发布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2024-08-16
最新发布丨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
2024-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