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宋元林教授:成人呼吸道感染多发且危害大,目前显著特征有哪些?免疫调节剂或可成为治疗呼吸道感染新方法——对话大咖 舒畅呼吸(2)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分享《呼吸道感染与免疫治疗》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感染、免疫与炎症关系密切,感染的发生源于局部或全身免疫状况的改变。我将从三方面为大家介绍:成人呼吸道感染的现状;成人呼吸道感染易感人群及其免疫应答特点;免疫调节剂是否成为治疗
新兴靶向治疗已成2型哮喘有效治疗手段!度普利尤单抗哮喘适应症中国上市会举办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患病人数最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全球约有2.62亿~3.58亿患者,每日因哮喘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1000人,给患者、家庭以及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疾病负担。
COVID-19肺炎急性期之后的患者仍存在肺功能受损风险,尤其是肺纤维化,如何警惕此类后遗症?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严重的COVID-19患者会出现ARDS相关的纤维化后遗症和肺功能损害,表明其患有限制性肺疾病。然而,人们对这场毁灭性流行病的长期后果仍然知之甚少。关于COVID-19幸存者的早期纤维化是否会完全恢复或发展为持续的纤维化
李海潮教授等:“非HIV/AIDS患者肺孢子菌肺炎”临床进展迅速、病死率更高,糖皮质激素在其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一种由肺孢子菌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AIDS)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随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出现,HIV/AIDS患者罹患PCP感染的概率降低,且治疗效果明显改善。
赵彩彦、孔晋亮教授:新冠重复感染探讨以及早筛查、早治疗,对降低长新冠影响的重要性——「共战长期新冠,共筑呼吸健康」系列(5)
1月8日 晚上7点,由中国呼吸学科垂直平台《呼吸界》主办的「共战长期新冠,共筑呼吸健康」新冠防疫新进展多学科交流论坛第五期正式开播。
小伙肺部感染近10月,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未能控制,囊性纤维化合并有多种耐药表型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难题如何逐一解决?
近日,一名22岁的天津小伙持续高热10个月,在多家医院使用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均未能控制病情,经多方辗转周折,来到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就诊。
独家专访丨施毅教授:高危、重症患者第一时间「经验性治疗」正确率达77%……治疗方面更应考虑可及性强、适应人群广、价格惠民
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现象,诸多报道将其视为今冬感染性疾病的主流病症,实际情况是否如此?针对当前以流感为主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态势,呼吸科医生在临床治疗上有哪些建议?
独家专访|张旻教授:感染后咳嗽(PIC)是目前临床面对亚急性咳嗽的主要挑战……如何对症处理由病原菌残留引起的各种问题?
感染后咳嗽(PIC)一直是临床呼吸医生极为关注的方向之一。《呼吸界》记者近日专程邀请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张旻教授,请她结合最新指南对PIC的诊治方案谈谈我国目前PIC的疾病特点及疾病现状。
蒋荣猛教授:对重症高危人群强调“两早”、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重症救治能力(全死因)……影响流感诊疗质量三大关键环节丨解密流感(3)
首先,我们来关注一下背景。前段时间我国疾控局发布了一份医疗机构传染病责任清单。需要明确的是,医疗机构作为传染病早发现、早报告和早处置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敏教授:高危人群更需加固免疫屏障,早期识别和尽早抗病毒治疗……流感规范诊治和亟需关注的临床问题——对话大咖 舒畅呼吸(1)
目前正值冬季,各医院门急诊会有大量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前来就诊,在此过程中决不可忽略的便是“流感”的话题,比如我们常会关注到一些患者,他们感染流感病毒以后会出现咳嗽等一些气道高反应情况,称为“感染后咳嗽”……
上一页
1
...
22
23
24
25
26
...
115
下一页
热门推荐
为何说清理这种痰栓就像徒手拔树根?控制感染和避免术中大出血进退两难,临床遇到「致命霉栓」如何应对?
2019-03-31
陈良安:肺结节临床诊治策略与进展——多维度甄别肺结节丨直播精华(1 上)
2020-11-28
最新发布丨多院士领衔,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更新
08-12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今日重磅丨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最新发布,翟振国教授代表专家组解读十大更新要点!
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