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S、春晚演员诗琳,到23岁印尼女歌手Melitha Sidabutar、25岁日本歌手圣惠麻……短短两个月,多位艺人因呼吸道感染去世。25岁的圣惠麻前一天还在演出,第二天就因感染导致急性肺炎“重度白肺”离世……
为何有的年轻人呼吸道感染后会在短短时间里出现重度白肺或急重症?这是个别现象还是另有其他说法?
为什么年轻人“白肺”比老人情况更危急?
“不仅并非个例,相反还比较常见。大家之所以能从新闻中看到相关报道只是因为这部分人的特殊身份。”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陈晓阳主任首先肯定地回答我们。
“白肺死亡率可达30%-50%,白肺的老人死亡率比年轻人高,是因为老人随着身体机能衰退,抵抗力变弱,他们的白肺往往意味着病原微生物广泛浸润了,不易清除;但年轻人出现白肺往往情况更危急,因为他们的白肺更主要是感染后引发的炎症风暴。”
“炎症风暴发生的原理,是免疫系统将入侵的细菌和病毒识别为‘坏人’,继而产生大量抗体,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到肺里,肺泡内充满炎症细胞的渗出液,从而形成白肺。但在炎症风暴早期,这些抗体又并没有清除细菌和病毒的能力。因此,炎症风暴的出现经常是坏处大于好处,炎症反应越猛烈,这个病人就往往病情就更危重。”
年轻人感染后24小时内为何更易发生“炎症风暴”?
陈主任告诉我们,年轻人呼吸道感染后24小时内症状加重往往意味着严重的“炎症风暴”。因此发病后24小时内出现严重症状(如全身疼痛、头痛、全身乏力、畏冷、寒战、迅速出现的胸闷、呼吸困难)常常意味着全身炎症反应症状,若出现这些症状需要迅速就医。
“一个正常人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24小时内是炎症早期所产生的早期抗体,并不是有效抗体,不能对病原体产生有效抵抗力。人体识别病原体后产生真正的有效抗体需要过程,除非之前这个人已经感染过一次同样的病原体,那么通常都要3天以上才能产生‘中和抗体’,它才是有效抗体。”陈主任解释道。
“这24小时内,患者越年轻,无效的早期抗体越多,炎症风暴就越严重,这个层面与抗体有关;另一个层面,若恰好这个患者在24小时内没有就医,没有好好休息,反而熬夜、劳累、压力大……更容易变成‘白肺’,病情进展更快。”
年轻人最不重视的“天然免疫”起着决定作用
“炎症风暴如果大发作很可能让人猝不及防如果我们要提前预防,保护自己的天然免疫很重要。”
“天然免疫是第一道免疫屏障,后天免疫是第二道,它由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组成,但激发炎症风暴的也是它。所以要赶在第二道门打开前挡住病毒和细菌的入侵,得靠‘第一道门’。”
“恰恰攻破这道防线的是现今年轻人最忽略、最不重视的几件事:1.不注意充足的饮水;2.不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3.不晒太阳不锻炼,不补充维生素D;4.不按时睡觉,睡眠不够充足。要知道,天然免疫系统包括皮肤黏膜屏障、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要想保护好这些屏障和细胞的活性,我们需要每天至少1500ml的饮水量、足够的优质蛋白摄入和维生素D。现在年轻人压力大,易焦虑,持续焦虑会使皮质醇水平升高,这种压力激素又会直接抑制天然免疫细胞的活性。”
陈主任特别提醒:做好这几件事不难,但难在坚持,让其成为日常习惯;年轻人要摈弃“我年轻我能扛”的错误想法,感染后及时就医、尽早治疗。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陈晓阳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室副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变态反应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烟草病学组秘书、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会长、福建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擅长治疗慢性气道疾病,从事控烟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