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坐着,怎么呼吸就变浅短了?……适合久坐人群的一套“时间节点活动法”!
来源: 看呼吸 4 天前

“护士长,我怎么感觉坐着坐着,呼吸越来越浅、越来越短?”79岁的唐大爷扶着床栏,喘着气向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肖一珍护士长求助。这位住院老人的情况,恰好表现出众多呼吸慢病人群甚至是普通上班族一个由“久坐”导致的健康危机


他坐办公室40年,日均久坐超10小时


“这位老患者前几年冬天都来过我们这住院,他哮喘30年、慢阻肺病5年,过去40年坐办公室,每天超10小时……养成久坐习惯,即便回到家也是坐着不动。本身有基础疾病,因此病情控制得不是很好。”



肖护长告诉我们,前年,唐大爷在冬天又来住院,期间她看见老人接电话时总会突然中断话语停下歇气,在床上坐着也需要老伴轻拍背部“顺气”,总说感觉累。


“唐大爷的呼吸模式是典型的‘三高’,呼吸频率高于正常水平、胸式呼吸的占比高、辅助呼吸肌过度参与。这种‘高频低效’的呼吸模式就是看似呼吸很忙碌,呼吸得又快,其实很浅短,无法完成有效气体交换。”


为何久坐易致呼吸浅短?有哪些危害?


“我们常挂嘴边的叮嘱就是不要久卧久坐,除术后需卧床休养、评估显示不宜剧烈活动的病例,但凡呼吸慢病患者入院,我们总要反复叮嘱大家能下床活动就要多动。”



肖护士长告诉我们,当久坐时脊柱会不由自主地前倾一定角度,这种姿势好比给横膈膜套上一副枷锁,若长年累月维持这种状态危害很大,不仅肺泡塌陷率会变高,有效通气面积也会减少。有些人久坐后会习惯性地“窝着身子”,这时呼吸变得浅短,是因为这种看似放松坐姿下的呼吸,主要依靠上肺叶在工作,气体交换效率下降,尤其有呼吸慢病的人群容易出现低通气状态,而低通气易引发连锁反应,如低氧血症、肺血管收缩、肺动脉高压,包括静脉淤血、下肢血栓以及交感神经激活引起的血压昼夜波动大等等,这些问题都会接踵而至。


藏在细节里的呼吸警报你中了几条?


“久坐人群可观察自己的行为信号、体征,甚至还可通过一些设备辅助。”肖护士长结合患者唐大爷的真实表现,将藏在细节里的信号一一讲来:


1、讲话、通电话时被动出现语句断裂,很可能是呼吸储备不足的早期表现;

2、每次伏案工作约2小时就不由自主出现长叹式的呼吸,如同给身体手动重启;

3、饮水时常伴随不自主屏气,这个细节暴露了您的呼吸代偿机制紊乱;

4、注意肩颈,比如在晨起时摸摸自己锁骨上窝是否凹陷如“小酒窝”?这个细节通常提示斜角肌过度代偿;

5、注意呼吸节奏,正常步行时是否出现“两步一喘”这种呼吸-步伐失调?有这样的表现意味着肺功能已亮红灯;

6、后颈易出汗但手脚冰凉,可反映自主神经调节失衡;

7、血氧仪设备验证。如:唐大爷的子女提供了智能手环数据,显示他的夜间血氧波动幅度达5%(健康人<2%),他的晨起心率变异性降低30%(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有呼吸系统疾病或其他基础疾病的人群务必及早就医,普通健康人群则可将其作为日常健康筛查的参考。”肖护士长提醒。


给久坐族一份“时间节点活动法”


肖护士长告诉我们,唐大爷在上次出院时她反复叮嘱的是‘呼吸训练’要像刷牙一样规律,改善呼吸模式对慢病管理很重要。因此,呼吸科常常教大家的缩唇呼吸操、腹式呼吸法等等呼吸训练方法,适合所有人群。



针对久坐族,肖护士长专门制作了一份“时间节点活动法”,按这张小卡片当中每个时间节点,指挥身体按照“行动指南”做:

 


“行动指南的简短提示很好理解,靠着墙就是从头到脚跟都贴着墙,墙是笔直的,坚持这个动作哪怕是5-10分钟,对我们身体是有好处的;不能单脚站立通话也要尽量站着通话,别坐着,尤其是别窝在沙发里打电话;所谓阶梯式呼吸训练,根据每个人的适应程度,比如吸气4秒钟,屏息6-7秒钟,呼气再稍微长一些,保持到7-8秒钟,就像是数楼梯一样阶梯式往上数……唐大爷的案例其实可以给所有久坐族敲响警钟,呼吸不完全是身体的自主行为,而是需要终身训练的生命技能。”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肖一珍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疾病诊疗中心护士长、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慢病管理专职护士、肺康复护理护士,中华护理学会第28界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二界呼吸疾病护士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康复病康复基层分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呼吸慢病管理与康复分会 副主任委员,中国第一届肺康复护理联盟 委员,广西内科专委会委员,玉林市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76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