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命”空调吹出双肺感染?5 个常见雷区你或许正在踩!
来源: 看呼吸 4 天前

陈奶奶家的空调连用了5个夏天,期间从未清洗过。今年开启空调后,她总闻到一股霉味,却觉得“开一会儿、吹吹风,味道自然就散了。”殊不知,空调滤网和散热片等部位早已积聚了大量灰尘、螨虫、霉菌孢子等过敏原和病原体。


没过几天,陈奶奶开始出现难以抑制的刺激性干咳,呼吸也变得费力起来,家人见状不敢耽搁,立刻将她送医。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她已双肺感染,结合她接触霉变空调的经历,高度怀疑此次感染正是随冷风吹散的空调内部污染物所致


不少朋友认为空调看起来不脏就不用清洗,或者只在制冷效果明显变差时才清洗,于是就像陈奶奶一样,直接重启闲置数月的空调。类似“想当然”的做法,在炎炎夏日里比比皆是,今天,我们就来盘点那些需要特别警惕的空调使用雷区,快来看看您中了几个?


第一个“雷”:认为盖着被子吹空调睡觉很安全


许多朋友习惯将空调温度调得很低,再裹上厚实的被子入睡,认为这样既凉爽又能避免着凉。这种看似“两全其美”的做法,其实暗藏隐患。


被子主要保护的是躯干和四肢,而口、鼻、咽喉仍然暴露在外,整夜吸入的冷空气会持续刺激呼吸道黏膜,不仅容易引发咽喉干燥、疼痛,还可能降低局部免疫力,增加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冷空气的直接刺激或许还会诱发气道痉挛,对于哮喘患者尤其危险,可能导致夜间急性发作,其他呼吸慢病患者也可能对这种冷刺激反应过度。



不妨试试在入睡前调至“睡眠模式”,此模式会自动温和升降温,减少冷风直吹,或者手动设置稍高一点的温度,比如26-28℃。另外,还可以在睡前给空调定时,设置3-4小时后关闭,避免后半夜室温过低。选用轻薄透气的夏凉被或者毯子覆盖身体即可,还要记得穿上轻薄、吸湿透气的长袖睡衣,以免头部、颈部和胸背等部位受凉。


第二个“雷”:长时间待在密闭空调房内


炎炎夏日,部分患者朋友长时间“蜗居”在空调房中,几乎整天足不出户。长时间待在密闭空调房内,对呼吸系统而言,相当于进入了一个多重风险叠加的环境。


一方面,缺乏适度的户外活动,可能会导致血栓风险增加、心肺功能进一步下降、肌肉萎缩与无力、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即使是夏季,也建议大家在清晨或者傍晚暑气渐消的相对凉爽时段,进行慢走、打太极拳等低强度的有氧运动


另一方面,密闭空调房意味着空气不流通,应该保证每隔2到3小时开窗通风一次,每次15至30分钟。但是通风要选择在室外空气相对凉爽、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时段,比如7到8点的清晨,而不要在中午高温、空气污染严重时开窗。


第三个“雷”:空调房完全不考虑湿度


空调制冷时本身就有除湿效果,长时间开空调会使室内空气变得过于干燥,引起皮肤干燥瘙痒、眼睛干涩不适、喉咙干痛、鼻黏膜干燥易出血,甚至加重呼吸道疾病。正常情况下,我们的呼吸道黏膜需要一定的湿度来保持其湿润状态,当室内湿度低于40%时,呼吸道黏膜就会变得干燥,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灰尘和病原体更容易附着在呼吸道上引发炎症。



如何将湿度维持在一个舒适且健康的范围内?室内相对湿度建议保持在40%至60%,大家可以在空调房里用温湿度计随时了解湿度水平,当湿度低于40%时,就需要采取加湿措施了。


比如用加湿器主动加湿,但是务必使用纯净水或者凉开水,并且坚持每天清洗和换水,每周深度清洁消毒一次。也可以在空调房内放一盆清水或者在出风口附近挂湿毛巾,同样需要注意勤换水、勤洗毛巾,避免滋生细菌。从内部补充水分也非常重要,即使不感觉口渴,也要在空调房内定时、少量多次地喝温开水


第四个“雷”:温差过大,骤冷骤热


有些朋友会在大汗淋漓、毛孔舒张的状态下,从酷热难耐的户外骤然进入温度过低的空调房;或者反其道而行之,长时间处于清凉的空调房之后,快速暴露在高温室外。这种剧烈的、短时间内的温度骤变,会对呼吸道黏膜形成强烈冲击,导致气道显著变窄、阻力突然增加,从而诱发或者加剧呼吸困难、胸闷、喘息等症状。


体温在短时间内经历剧烈的波动,还会迫使调节系统超负荷运转,增大了病毒或细菌乘虚而入、引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对于本身就患有慢阻肺病且合并心血管基础疾病的患者,这种剧烈的温差刺激带来的风险更大,它不仅是呼吸道的问题,更可能直接诱发血压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甚至导致心绞痛发作、心律失常乃至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


建议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C,例如室外35°C,空调温度可以设定在28°C或者更高。从户外进入空调房前,先在门口、玄关、走廊等相对阴凉但温度高于空调房的过渡区域停留5到10分钟,并且记得用毛巾仔细擦干额头、颈部的汗水,让身体有个平缓的适应过程。


在需要离开空调房到高温室外之前,要提前10到15分钟关闭空调,或者把温度调高到接近室外温度,主动缩小室内外温差,在相对温和的环境下适应一段时间,等身体感觉不再有明显的凉意之后再出门。


第五个“雷”:因噎废食,完全不敢开空调


读到这里,部分朋友或许出于对空调潜在问题的担忧,即便汗流浃背也选择坚决不使用空调。然而,对于患有呼吸慢病的朋友而言,持续暴露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其危害性同样巨大,甚至更为致命。



高温会迫使身体大量排汗,极易导致水分快速流失和体内电解质平衡紊乱,引发头晕、乏力、心慌甚至肌肉抽搐。同时,为了给扩张的血管供血并帮助散热,心脏负担会显著加重,对于心肺功能本就脆弱的患者,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不仅如此,高温本身会显著提升身体的代谢率和耗氧量,这意味着为了维持基本生理活动,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对于肺部气体交换能力受限的呼吸慢病患者,其胸闷气喘可能会成倍加剧。此外,长时间处于闷热不适的环境中,身体会持续处于高度应激状态,这种持续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本身就可能诱发急性加重。


因此,呼吸慢病患者还是要科学、合理地使用空调,规避上文提到的误区,而非因噎废食地完全拒绝空调。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48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