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得了慢阻肺病,体力是真的大不如前了!”赵阿姨在《看呼吸》患者交流群里倾诉道,“上楼时两条腿像灌了铅似的沉重,我就纳闷儿了,这病明明是肺的问题,怎么腿上的肌肉也不听使唤了呢?”
慢阻肺病是否会悄悄拖垮肌力?疾病导致的肌力异常薄弱和老年人正常的体力衰退,应该如何区分?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如何给呼吸‘添把力’?分步教学居家锻炼技巧”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吴佳梦为我们揭晓了答案。
缺氧、炎症、活动少等多座“大山”同时压在了肌肉上
“慢阻肺病患者气道狭窄、肺部弹性变差,导致氧气摄入不足。就像机器缺少燃料无法正常运转,各器官和肌肉长期处于供氧不足的状态,所以细胞产生能量的能力下降,肌肉功能受限,从而出现肌力变弱。”
“免疫系统释放的炎症因子也不可忽视,它们会消耗大量能量,还会干扰肌肉正常功能,使肌肉力量下降。比如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能够激活相关信号通路,促进肌肉蛋白降解,抑制肌肉合成。”
“许多患者因呼吸困难而不敢或不愿活动,肌肉得不到锻炼,力量和耐力自然就难以维持或提升了。另外,可能因胃肠淤血等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导致一些患者营养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身体能量供应不足,肌肉无法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正常功能和修复,长此以往便导致肌力下降。”
“部分患者也存在蛋白代谢失衡,骨骼肌蛋白加速分解,并且蛋白合成不足以代偿其降解,导致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还有一点值得留意,机体在有害刺激下,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等超过抗氧化能力,导致氧化应激,从而降低肌肉收缩功能。”
哪些细微变化提示肌力非常需要强化?
强化肌力能够帮助大家破解“呼吸困难-不活动-肌肉萎缩-更呼吸困难”的恶性循环,改善功能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还能降低急性加重风险和住院率。那么,哪些患者需要立刻行动呢?吴老师这就带我们进行自我观察。
“假如您曾经能轻松扫地、擦桌子,现在握着工具没几分钟就感觉手臂酸软、呼吸急促,不得不停下来歇口气,无法长时间持续完成,这种日常活动的‘力不从心’往往是肌肉力量下降的表现。”
“如果在行走时,即使是很短的距离,比如只是从房间走到客厅也会感到明显的气喘吁吁、呼吸困难,并且步伐缓慢、不稳,需要频繁休息,这可能是肌肉力量不足导致的,需要强化肌力。甚至比如抬手、抬腿时感觉费力,或者无法长时间维持某个姿势,比如站立、坐立不到十多分钟就不自觉地想找支撑或者变换姿势,也说明肌肉力量可能需要提升。”
客观测试帮你及时识别肌力下降
除了要密切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大家还可以借助一些小测试识别肌力下降的异样。
“第一个是测量肌肉围度。建议大家特别留意大腿、小腿、上臂的肌肉,若发现肌肉体积明显变小、变细,提示可能存在萎缩,需要进行力量强化训练;测量点包括上臂中二分之一、髌骨上缘10厘米处、小腿中二分之一处。”
“第二个是30秒坐站试验。记得在防滑地面上进行,准备椅子、计时器和计数器。双手交叉抱于胸前,坐在椅子前沿,双脚平放与肩同宽,背部轻靠椅背。听到‘开始’指令后站起,髋膝关节完全伸直才算完整的起立动作;紧接着控制身体坐回,臀部接触椅面才算完成1次;尽可能多次重复站起、坐下动作,持续30秒;如果没有完成完整动作,该次不计入;测试中也允许短暂休息,但计时不间断。”
“大家可以对照上表看看自己的试验结果是否达标,例如,一位67岁女性在30秒内坐站少于15次,那就说明她需要强化下肢肌肉了。当然,大家熟悉的6分钟步行试验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但测试过程中可能有比如胸痛、胸闷、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不适,推荐到专业医疗机构进行测试。”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吴佳梦
呼吸治疗师、康复治疗师,就职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部,于2020年获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呼吸康复证书,于2021年获中国医师协会颁发的呼吸治疗证书,承担全国呼吸支持专项技术规范化培训班、301呼吸疾病高峰论坛部分板块的讲者任务,参与多篇呼吸康复指南及专家共识撰写,对重症超声、肌骨超声、EIT、ECMO、重症康复、肺移植康复等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