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也会胸闷气喘,怎么才能分辨哪一次特别危险?”“医生,有没有预警信号能让我们提前发现,好及时采取应急措施?”直播间里,观众们的留言此起彼伏。
“有些症状是预示着危险可能即将来临的‘黄灯’,而另一些症状则是非常危急、刻不容缓的‘红灯’……”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憋喘突袭,如何在黄金期用关键技巧保命自救?”中,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李云海给出了形象而关键的提示。
预警信号往往藏在日常症状的细微变化里
对于慢阻肺病患者来说,危险的呼吸困难即将到来的信号往往藏在日常变化里。“先来看看呼吸道症状的变化。假如咳嗽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那就要高度警惕了,比如以前早晨起来只是轻微咳两三声,但最近却会咳七八声。危险来临前,痰液也会有所改变,比如痰液颜色加深或者由平时的稀薄泡沫痰变为黏稠的脓性痰。还有一点值得留意,平时可能仅仅轻微感到的胸闷或者喘息,但现在却变得非常明显和难以忍受,即使在休息或者轻微活动时也感觉气短。”
“全身症状也会给出提示。有些患者突发呼吸困难之前,其体温会升高,出现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精神状态改变。运动耐力减退也是非常重要的信号,患者可能发现平时能轻松步行较长距离甚至爬山,近期却步行很短距离就感到疲乏、气促,上街买菜、在家中走动一会儿都必须停下来休息,甚至需要喘息一阵才能继续行走。”李医生讲道。
“药物反应性下降也是关键线索。假如平时每天用1-2吸的吸入药物就能让呼吸保持顺畅,但如果最近按这个剂量使用后,胸闷感依然没有缓解,甚至需要把吸入量增加到早晚各2吸才能找回往日的舒适感,这其实是身体在发出暗示了,需要及时就医评估和处理。”
“哮喘患者也会出现类似的信号,像是咳嗽变得频繁且剧烈、原本能通过常规用药控制的症状突然‘失控’。这些细微的变化都是身体在提醒需要及时关注和干预了。”
两类患者都需要立即就医
慢阻肺病患者出现“红灯”信号时意味着处于高危状态,需要立即就医。
“包括精神状态方面的异常,如无法控制的焦虑、躁动,无法安静坐卧,反应迟钝、答非所问,陷入难以唤醒的昏睡状态。还有缺氧与循环障碍体征,如嘴唇、手指和脚趾甲呈现明显的青紫色,双下肢、脚踝出现水肿,按压后留下凹坑。”
李医生告诉我们,“也有患者会出现严重合并症,像是表现为心跳过速、过缓或不规则的心律失常,平躺时呼吸困难加重、被迫端坐呼吸的心力衰竭等。危急情况下的血氧饱和度也会出现异常,当数值持续低于88%时,意味着缺氧已经到了需要紧急处理的程度。”
“而对哮喘患者来说,还有些‘红灯’信号来得更突然、更急迫,就像说话时因为严重的喘息变得断断续续,根本无法说完整的句子,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表达。这种连基本交流都变得艰难的状态,正是需要立刻就医的提示。”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李云海
北京市朝阳区安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副主任医师,国家基层医疗机构呼吸健康规范化照护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评审专家,北京市社区卫生协会---呼吸系统疾病全科/专科协作组专家,师从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科杨汀主任医师,致力于基层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管理能力建设,熟悉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擅长慢阻肺、哮喘等呼吸疾病的诊治与健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