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同学他们急诊科收治了一位慢阻肺病老人。当时血氧饱和度仅78%,双肺弥漫湿啰音,典型的慢阻肺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为何突然急转直下?原因是小区停电3小时……”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疾病诊疗中心的肖一珍护士长讲道:“这件事应该给所有呼吸慢病人群敲响警钟!高温高湿天如何保呼吸?特殊情况下又该怎么办?”
“高温高湿”给呼吸慢病患者套上了双重枷锁
“正常人在32℃左右温度下呼吸频率约20次/分左右,但慢阻肺病这样的呼吸慢病人群呼吸频率会飙升,甚至可能高达30次/分及以上,耗氧量也会大大增加。”
肖护士长告诉我们,高温高湿环境不仅让呼吸慢病患者呼吸更急促费力,还增加了呼吸道阻力,就像被无形枷锁紧紧束缚,每一次吸气都变得更艰难,所以他们常常反映说“憋闷、窒息感强”。而高湿环境空气中水分饱和,易滋生细菌/霉菌,让原本脆弱的呼吸系统雪上加霜。如果这时候再遭遇停电,室内温度可迅速回升至35℃以上,高温加速人体代谢,进一步提高耗氧量,形成“供氧不足-呼吸更急促-耗氧更多”的恶性循环。
高温高湿天呼吸慢病防护关键是牢记“安全线”
“日常管理就一条,把‘安全线’刻进生活细节里。慢阻肺病急性加重80%以上有诱因,高温高湿天的防护关键在于‘防患于未然’。”
肖护士长告诉我们,患者和家属可从几方面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控制目标,温度建议为24-26℃,湿度为40%-60%;
二是“救命药”必须随时能用。慢阻肺病患者的核心药物是长效支气管扩张剂(如噻托溴铵)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需按医嘱规律使用以维持气道稳定,急救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气雾剂)必须随身携带,且每3个月检查一次有效期。高温可能导致部分药物(如雾化剂)性状改变,需避光存放于阴凉处(不超过25℃),发现药液浑浊、沉淀,立即停用并更换;
三是保证饮水、润喉。慢阻肺病患者因呼吸做功增加,每分钟呼吸次数比常人多2-3次,每日水分丢失约500ml,易出现脱水。脱水会导致痰液黏稠、气道干燥,加重阻塞,因此,每日饮水1500-2000ml(心肾功能正常者),少量多次(每小时100-150ml),同时避免咖啡、浓茶等利尿饮品。
遇停电/空调故障等特殊情况下怎么办?
“气温太高可准备风扇配合空调增强空气流动,如遇到突然停电等特殊情况下也别干坐着等,平时要在冰箱里常备冰袋,遇特殊情况下没有电,可取出冰袋用毛巾包裹后擦拭颈部、腋窝等大血管处辅助降温。”
肖护士长告诉我们,高温高湿环境下遇停电/空调故障时:
第一步:快速降温。打开所有门窗(利用自然风流动),关闭窗帘(减少阳光吸热);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重点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部位),通过水分蒸发带走热量;
第二步:保持气道通畅。如果感觉有呼吸困难症状,经处理(输氧、排痰)后症状不能缓解,可立即使用急救药物(沙丁胺醇气雾剂):先缓慢呼气,随即含住咬嘴,深而慢地吸气同时按下药罐释放药物,吸完后屏气10秒左右再缓慢呼气。注意一天内不能超过8喷(根据药物说明书或者医嘱);可取半坐卧位(避免平躺加重呼吸困难),双手抱枕支撑胸部(减轻呼吸肌负担);
第三步,危险信号早发现能救命。慢阻肺病患者(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若持续低于88%提示有缺氧;正常呼吸频率为12-20次/分,若>24次/分且无法平卧(需坐起呼吸)提示病情加重;白色稀痰变黄色脓痰、量突然增多(>平时2倍)或出现血丝,提示感染加重。出现任一情况,建议立即就医。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肖一珍
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疾病诊疗中心护士长、主任护师,中华护理学会呼吸慢病管理专职护士、肺康复护理护士,中华护理学会第28界呼吸护理专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广东省护士协会第二界呼吸疾病护士分会副会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呼吸康复病康复基层分会委员,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呼吸慢病管理与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第一届肺康复护理联盟委员,广西内科专委会委员,玉林市护理学会内科护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