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视频是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吕云辉在病房里与患者的对话。这位阿姨安了6年心脏起搏器,最近反复房颤, 潜藏在背后的真凶竟是睡眠呼吸暂停……“我们睡眠科门诊遇到过大量这样的患者,有的支架术后很多年仍有胸闷、憋醒,有的装了起搏器房颤还反复发作,许多人可能不知道, 许多看似只是单纯心脏的问题,根源有时候在呼吸上。”吕主任讲道。
阿姨6年心脏起搏器“白装”了?……呼吸问题解决了心脏才好
“医生,我这心脏起搏器装了6年,怎么最近又开始憋得慌?”62岁的张阿姨坐在诊桌前,手里攥着一沓检查报告,2019年的动态心电图显示频发室性早搏,2021年的心脏彩超提示心肌缺血,2024年的冠脉造影却是血管通畅。更让她困惑的是,6年前那次夜间心脏骤停抢救时,医生说“再晚半小时就没了”,可术后每年复查心脏指标始终正常,直到今年3月,她因夜间频繁憋醒、房颤再次入院。
“经过我们的睡眠监测,她是典型的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睡觉时上气道反复塌陷,导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心脏就像被‘掐住脖子’反复挣扎。”吕主任告诉我们,像张阿姨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还有许多患者因心脏疾病反复就医,支架、起搏器装了,药吃了,症状却反复,直到查了睡眠监测,才发现真正的病根藏在夜间的呼吸里。
那么,张阿姨这6年的心脏起搏器是真的“白装”了吗?是误诊吗?
吕主任回答吗,“我们目前估计她应该是‘共病’,意思就是她原来的确是有心脏的问题,因此放了起搏器后这几年复查都是好的,也没症状。但后面开始出现房颤,一方面可能与睡眠呼吸暂停有关,另一方面还可能随着年龄增加,缺氧越来越厉害,诱发了房颤,因此医嘱她先戴3个月呼吸机,试试看有没有改善。实际上现在心内科医生都很有经验,先看心律失常发生在哪个时间段,如果大部分都在夜间发生,通常会让患者先来做睡眠科的检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确诊有,则会先治疗呼吸暂停,因为这是病根,治好以后有很多患者心脏方面的问题自然就好了,也就避免了放支架、安起搏器。”
男子装了支架仍胸闷……缺氧没改善,心肌依然“吃不饱”
“前不久的一个病例更直观地说明治心脏的同时需要再查一下有没有睡眠呼吸暂停,去除全部病因才能真正康复。这位患者因为冠心病已经放了支架,但症状还是没有缓解,好在做了睡眠监测发现了病因,才控制了病情。”
吕主任口中的这位男子姓王,45岁,几年前因反复胸痛被诊断为冠心病,植入两枚支架后,血管造影显示通畅,但夜间胸痛仍频繁发作。他辗转多家医院,尝试了各种扩血管药物,症状却毫无改善。直到来睡眠科做了监测,才发现重度呼吸暂停。
“给他戴上呼吸机后,第一晚上他就睡踏实了,患者很感慨。其实这个原理很简单,尽管放了支架后血管已经通畅,但是睡眠中血液里的氧太低,心肌供氧不足还是‘饿’,心肌摄氧不足同样会出现像供血一样的胸痛胸闷,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就是导致他夜间胸痛频繁的原因。现在呼吸机一用,氧够了,胸痛再也没犯过。我们许多患者用上呼吸机后,胸痛、房颤都不告而别,这就很说明问题。如果心脏问题是呼吸暂停诱发的,或者有心脏疾病的同时还合并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那么如果不同时治疗好,心脏的症状也很难得到消除。阻塞性呼吸暂停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中风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或者合并呼吸暂停后加重了原有的心脏疾病,因此,治呼睡眠吸暂停去除病因,减轻心脏负担,避免病情恶化。”
睡眠中的缺氧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摧毁”心脏的?
“睡眠呼吸暂停的典型症状就是打鼾,由于睡眠中反复出现呼吸中断,会导致人在睡眠过程中缺氧。发生呼吸暂停时,上气道塌陷闭锁,氧气进不去,二氧化碳排不出。尽管过去科普了很多这方面知识,但依然很多人认为打鼾是睡得香,而不知道这是睡眠呼吸暂停的最主要信号。”
睡眠中的缺氧到底是如何一步步“摧毁”心脏的?吕云辉主任强调,一是直接损伤心肌。夜间反复呼吸中断再恢复,会引起反复缺氧和再氧化损伤,诱发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纤维化,导致心脏收缩力下降,最终可能发展为心力衰竭;二是扰乱心脏节律。缺氧会刺激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应激激素),引发心房电活动紊乱,诱发房颤、早搏等心律失常;三是加重心脏负荷。呼吸暂停时胸腔内负压剧烈波动,心脏被迫加快泵血以弥补缺氧,长期超负荷运转会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诱发心梗、冠心病。
吕主任告诉我们,在他门诊中很多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和张阿姨一样属于“共病”,缺氧就会像“催化剂”一样让心脏病进展更快、风险更高。同样的心脏问题,合并呼吸暂停的患者未来发生心梗、猝死的概率也比没有睡眠呼吸暂停的心脏病人高。吕主任还特别纠正了一个常见误区:“很多人以为‘治心脏病’就是支架、起搏器,尽管医生叮嘱过要查睡眠问题,他们也完全忽略,导致一部分人等于治标没治本,最终诱发房颤等新的心脏问题。还有一部分患者就像王先生一样,装了支架仍胸闷,还是缺氧没改善所致。”
这些夜间信号,提示您要查睡眠监测!
“告诉大家一个现象,医院的急诊科在后半夜收治急性心梗、中风的患者最多。其实这些患者中,大部分就是由于合并睡眠呼吸暂停造成的。这是因为,后半夜是睡眠呼吸暂停发生最严重、缺氧成都最重的时段,长期慢性缺氧的心脑血管早已脆弱不堪,后半夜睡眠中严重缺氧诱发的交感神经兴奋、瞬间血压升高的刺激就可能导致崩盘,所以很多人半夜猝死,第二天才发现,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呼吸暂停引发的。因此,我再次强调这条很重要的信号,这条经验是心内科医生总结的:如果你的心律失常(如房颤、早搏)主要是在夜间睡眠时发生,或胸闷、胸痛在夜间更重,一定要先查睡眠监测,呼吸暂停可能是治疗的关键突破口。”
如何判断自己的心脏问题可能与呼吸暂停有关?吕云辉主任还给出了“夜间症状自查清单”:
1.频繁憋醒,睡觉时突然憋得喘不上气,猛地坐起,甚至拍打胸口;
2.打鼾“断片”,鼾声时高时低,突然没声音(呼吸暂停),过几秒又爆发式响起;
3.夜间多汗,常浸湿睡衣,尤其是胸口、颈部;
4.晨起不适,早上起床头晕、头痛、口干,白天困倦(即使睡够8小时);
5.心脏症状夜间加重,房颤、早搏、胸闷、胸痛在夜间更频繁,白天减轻。
“如果符合以上任意一条,尤其是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或心脏病史的人,建议尽早做睡眠监测。”吕云辉主任强调,睡眠监测不仅能明确是否合并呼吸暂停,还能评估缺氧程度,为治疗方案(如呼吸机压力调节)提供依据。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吕云辉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睡眠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医学会睡眠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医学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云南省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