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咯血如何自救?关键两步刻不容缓!「双介入」急救新技术,精准止血更高效
来源: 看呼吸 08-09

“咯血时尽量把血咳出来,别硬憋着咽下去!” “遇上大咯血,赶紧俯身低头,让血顺畅流出!”…… 在《看呼吸》的患者交流群中,病友们热心地分享着突发咯血时的自救经验

 

△《看呼吸》患者交流群聊天记录截图


这些口口相传的方法真的科学可靠吗?哪些错误做法可能会引发窒息?现代医学有哪些精准、微创的止血“利器”?在《看呼吸》近日推出的直播节目“遇到咯血,我们该怎么做?”中,呼吸科专家们讲解了咯血时可用的紧急自救措施,介绍了前沿的精准止血技术。


咯血自救的核心是“咳出来+快送医”,关键两步刻不容缓!


“咯血后要尽可能地保持冷静,以免因过度恐慌而加重出血和呼吸困难。不能够屏气或者强忍,而是要将喉咙和气管里的积血咳出来,保持呼吸道通畅,但不要用力猛咳,用力咳嗽会增加胸腔压力,从而加重出血。注意也不能够吞咽血液,吞下去的血液可能会引起恶心呕吐,呕吐物可能被误吸入气道导致窒息,并且难以评估真实的出血量。另外,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清晰告知接线员您的基础疾病、咯血的量、颜色、有无窒息感以及具体位置等关键信息。”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翟振国教授教授讲道。




“有些患者认为咯血时应当静卧不动,这种方法实际暗藏风险,平躺可能导致血液倒流堵塞健侧气管或主气道,引起窒息。还有人在咯血时自行服用强效止咳药,这种做法也欠妥,强行抑制咳嗽会导致血液淤积在气道内,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如果平时医生有开具止血药,且明确告知在咯血时如何使用,可按医嘱服用,否则不要自行服用。”


三种治疗咯血的重要手段如何选择?


“在家采取急救措施并及时抵达医院后,医生会根据咯血量、病因和您的状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往往是多种方法联合使用。第一种方法是药物治疗,是中小量咯血的首选基础治疗。包括使用垂体后叶素、止血芳酸等止血药,以及根据引发咯血的感染、炎症、肿瘤等根源疾病进行相应治疗,例如抗感染、抗炎或抗肿瘤药物。”



“当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者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如血管造影显示持续迂曲扩张的支气管动脉,提示存在再发出血的高风险时,应当尽早启动介入治疗。比如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就是通过血管造影精准定位出血的血管,然后注入栓塞材料将其堵塞,从源头上阻断出血。”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发久教授讲道。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强教授告诉我们,“尽管药物和介入治疗解决了大部分咯血问题,但外科手术仍不可或缺。部分患者即使进行了全面的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出血的血管已被栓塞,但是局部病灶持续存在并且反复侵蚀血管导致再出血。还有患者有慢性肺部感染性疾病,比如肺曲霉菌病感染形成的真菌球,其侵蚀血管的能力较强,即便经过了药物和介入治疗,也有可能再出血。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多学科会诊,共同评估能否通过手术彻底切除引起顽固性出血的局部病灶,从根本上消除出血源。”


微创双介入技术,精准止血更快更安心


“我们现在采用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叫做‘双介入’,也就是血管介入和气道介入强强联合,能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当病人因为大咯血导致呼吸道堵塞、呼吸困难、血氧急剧下降时,医生会先迅速用支气管镜进入气道,清理堵住呼吸道的血块,并用特制的小球囊暂时封堵住出血点,这样能快速恢复病人的呼吸和血氧水平,确保生命安全。等病人情况稳定后,再通过血管介入技术找到并永久性地堵住出血的血管。” 江汉大学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李承红教授讲道。


“有时病人做完血管介入后很快又咳血,可能是因为还有别的出血血管没被发现。比如,我们曾接诊一位肺癌咳血患者,在外院做了血管介入,但不到两小时又大咳血。原因就是有一支支气管动脉或非支气管的体动脉(其他部位的供血动脉)出血点被遗漏了。这时,支气管镜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它能帮助血管介入的医生更准确地找到那些可能被遗漏的出血血管。”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翟振国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导师;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呼吸中心实验研究部副主任;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科研办公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常务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胸科学会(ATS)委员肺循环专家委员会委员;国际VTE研究联盟(INVENT)中国区域负责人。



李承红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市高校学科带头人;江汉大学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呼吸疾病研究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介入呼吸病学工作委员会呼吸病血管介入工作组副组长;湖北省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呼吸病血管介入联盟主席。



李发久

江汉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硕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呼吸病医师分会常委;湖北省病理生理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基层呼吸联盟常委;武汉医学会胸部血管疾病分会常委;中国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青年精英团成员;武汉市中青年医学骨干人才;获全国“中青年呼吸学者精英榜”。



黄强

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出血专委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呼吸专委会委员;《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编委会通讯编委;国家(中关村)肿瘤微创治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危急重症专业委员会委员;亚太血管学术联盟出血性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西医结合介入分会委员;山东省转化医学学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分会第一节委员会顾问。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80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