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的赵爷爷常年痰液很多却无力咳出,为了顺利排痰,他查阅资料后自学了主动循环呼吸技术,这是一种能有效松动并排出深部痰液的呼吸疗法。
不过,赵爷爷并未严格按照标准练习,反而对技术做了自行“改良”,坚信“快速深吸一大口气,再猛然用力咳嗽”才是更有效的方式。尝试了几次之后,他不仅没能排出痰液,反而感到胸口阵阵发紧,整个人逐渐虚脱,呼吸变得浅促,血氧饱和度也由平时的92%下降至85%。
“我遇到过不少‘突发奇想’的患者,他们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学会主动循环呼吸技术之后,一回到家动作就变了形……”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牛梅为我们梳理了导致排痰无效甚至适得其反的误区。
最放松的环节却非常容易憋气、肌肉紧绷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的第一环节是‘呼吸控制’,核心在于通过深而缓的腹式呼吸,恢复呼吸的自然节奏、让全身进入放松状态。正确的做法是将手掌轻放于腹部,通过鼻子进行舒缓、平静的呼吸,找到自己最舒服的节奏。如果鼻子通气困难可改用嘴巴呼吸,假如选择用嘴呼气,建议用缩唇呼气的方式。”
△“呼吸控制”示范视频
“在吸气时感受腹部缓慢隆起,呼气时自然回落,整个过程应由膈肌主导,尽量减少胸廓的大幅度活动。同时,保持肩颈部肌肉完全放松,尝试在每一次呼气时,想象将身体的紧张与压力一同释放出去,随着呼吸节奏逐渐放缓,心率也会自然下降。”牛梅老师讲道。
“但是我们发现,不少患者在实际练习过程中会无意识地长时间屏住呼吸,或者刻意把呼气拉得很长,导致呼吸暂停或者呼吸频率过低(<8次/分),这种情况其实相当危险,容易引发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特别是慢阻肺病患者,由于本身通气功能就受限,更容易出现这类并发症。因此,练习时要避免长时间憋气,也应该控制呼气时间不超过吸气的2倍,比如吸气2秒、呼气4秒左右,让呼吸节奏保持自然、均匀。”
“另一个常见问题是,很多患者会不自觉地借助辅助呼吸肌来帮忙,比如耸肩、颈部肌肉很紧绷,而胸廓却没有真正放松。这种错误的代偿方式不仅会增加身体的耗氧量,还容易导致呼吸肌更快疲劳,反而影响排痰效果。正如前面提到的,应该保持肩颈部肌肉完全放松,并且可以双膝屈曲,放松腹肌及躯干。”
“深吸气”变“快吸气”,可使气道痉挛
“第二个环节是‘胸廓扩张’,主要目的是松动气道分泌物、增加肺容积。在此环节继续保持肩颈放松,通过鼻腔来进行尽可能长、慢、且深的吸气,完全地深吸气后屏气2-3秒。然后放松、缓慢地将气体从口中呼出,此时应感觉腹部自然向内回缩,呼气像轻轻叹出一口气那样顺畅自如。”
△“胸廓扩张”示范视频
牛梅老师告诉我们,“一些患者在练习中像前面提到的赵爷爷一样,把‘深慢吸气’做成‘快速用力吸气’,类似喘气的样子。这种方式特别可能诱发支气管痉挛,对于哮喘或是慢阻肺病患者尤其危险。建议大家的吸气时间≥3秒,想象闻花香般的轻柔。”
“还有一个常见错误是在呼气时主动用力,比如用力收缩胸腔、过分缩唇,这样反而会增加气道塌陷和肺不张的风险。实际上,呼气应当完全自然放松,张口缓缓呼出即可,不需要额外控制。”
熟悉的“先屏气、再咳嗽”可致气胸、昏厥
“在‘用力呵气’环节,先用鼻子进行一次正常大小的吸气,接着积极地、缓慢地呵气,直到感到肺内空气几乎被清空,这属于中体量呵气,有利于清空下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在完成1-2次的中体量呵气之后,再做1次用于清空上呼吸道分泌物的高体量呵气,具体做法是在深吸气后,张大嘴巴快速向外呵气,从而将痰排出。”
△“用力呵气”示范视频
“但是,一些患者习惯先深吸一口气,然后闭上嘴巴屏气几秒钟,再猛地用力咳出痰液。这种方式尤其对慢阻肺病患者风险很大,由于屏气后剧烈咳嗽会使胸腔内部压力瞬间升高,可能造成气胸或者因大脑供血不足而晕厥。对于刚刚做完手术的患者,这种突然发力还可能导致伤口裂开。”
“另外,不少人在做‘呵气’这个动作时方法也不对,他们习惯像清嗓子一样用喉咙去发声,而不是用腹部肌肉主动、快速地推出气流,而且一次呵气时间太长、超过3秒,这样反而容易导致身体缺氧。更推荐的做法是腹部肌肉收缩、像冬天呵气暖手一样进行一次快速但不用最大努力的呵气,每次呵气时间≤2秒。”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牛梅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学士学位,现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临床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