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患者认为运动必须要出一身汗才有效果,便擅自将医生开的每日30分钟慢走运动量加码到1小时快走,结果有一天晨练后感到头晕气短,还不慎摔了一跤。”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朱颖教授讲述自己接诊过的55岁罹患慢阻肺病的肖先生的经历,称他的认知恰好反映出许多呼吸慢病患者的错误心态。
乱改运动处方很危险,肺功能也练不回来!
“慢阻肺病、肺气肿、哮喘等呼吸慢病患者最易走入一个误区,一些人会以为自己加强锻炼是精神意志力强的表现,还能把肺功能依靠锻练练回来,就是‘我加强锻炼能提高免疫力,能对肺功能有好处’,他们把运动强度当成了治疗效果,常常逼自己超量运动来告诉自己‘我还可以’,尤其临床上见到很多老年人爱犯这种错误。”
朱教授以慢阻肺病为例为我们详细讲述了擅自乱改医生开具的运动处方加量锻炼的危险。她指出,首先第一,慢阻肺病患者的肺功能已受损,超量运动导致血氧骤降,大脑、心脏、肾脏等重要脏器都会缺氧,可能会造成一些损伤;第二,最危险的是心脏过载,运动时心脏需加倍供血,但重症慢阻肺病患者可能合并肺心病等并发症,超负荷运动会直接引发心功能衰竭;第三,有研究显示,擅自增加运动量的慢阻肺病患者疾病急性发作风险提升3倍。
“您一次抢救的费用都可能抵消您半年的康复开支了。因此,呼吸慢病患者要牢记不能把‘多动有益’的观点直接拿来套用,有运动处方医嘱的必需精准控制强度。”朱教授强调。
呼吸慢病人群晨练后“头晕气短”怎么回事?
“低血糖、缺氧、过度换气、心肺失代偿等等都可能是这部分人群晨练后头晕气短症状的诱发因素,要辨别起来其实也不是非常难,只要掌握每种诱因可能发生的几种典型表现。”
朱教授告诉我们,其实后几种还比较容易发现。如缺氧,呼吸慢病人群本身需要每天定时测血氧饱和度,因此他们对血氧<90%还比较警觉,低于这个数值,若再伴有嘴唇发紫、呼吸频率>30次/分钟,血氧仪显示<88%这样的危险信号就需要立即停止运动。这里有一个致命机制就是缺氧迫使心脏超负荷泵血,长期还可导致肺动脉高压。
过度换气也容易察觉,就是呼吸越急促越缺氧,最常见的误区就是猛发力锻炼时导致呼吸频率过快(>40次/分钟),会反而排出过多二氧化碳,易引发呼吸性碱中毒(手脚麻木、抽搐)。心肺失代偿多出现于病情较重患者,几乎也不会有能力锻炼。呼吸困难就是他们的“最后通牒”,所以患者平时要按时用药,依据康复训练师的指导合理锻炼,病情危重患者甚至需要长期家庭氧疗。
反而不太容易让人想到的是低血糖,它就好比是大脑的“断电危机”,典型表现是头晕,但这种头晕的同时还多伴有出冷汗、手抖、饥饿感,严重时意识模糊。如果患者习惯晨起后先空腹锻炼,要有这方面考虑,起码要想到会不会是这种原因,不要主观性断定是呼吸疾病发作。像一些有糖尿病基础疾病的又同时有呼吸慢病,就要更加小心,包里随时要备有一些糖果。
“三步自查”法有助于您的运动安全!
朱教授告诉我们,要遵循运动处方进行锻炼,但要记得测血糖、盯血氧、控节奏,简称为“三步自查”法。
“哪三步呢?很简单,第一步,运动前,您测一下血糖和血氧,血糖>3.9mmol/L,血氧≥95%,达到这个标准您再出发锻炼,习惯晨起空腹运动的必须要测这两项指标;第二步,运动中,要注意呼吸节奏,比如用鼻吸气,您在心里默数4秒,再缩唇呼气,心里默数6秒,呼吸的频率保持在≤25次/分钟,如果感觉到自己说话断断续续,胸口发闷,要立即停下休息、观察;第三步,运动后,要给自己留‘黄金10分钟’监测的时间,必查指标是静息状态下的心率,要恢复至(220-年龄)×60%以下,而血氧要回升至95%以上。建议呼吸慢病患者随身携带急救包,包括葡萄糖片(3-5颗)、沙丁胺醇等气雾剂、急救联系卡。”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朱颖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江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大内科党总支副书记,江苏省老年呼吸病学分会委员,江苏省肺血管病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肺栓塞与肺血管病学组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内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变态反应学专科分会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会呼吸治疗专业学组委员,发表SCI及中文期刊论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