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气肿与肺大疱、慢阻肺病是一回事吗?怎么能知道自己得了肺气肿?
来源: 看呼吸 06-06

“有了肺气肿之后,我稍微干点活就觉得气不够用,走路都比同龄人慢很多,不知道怎么治才有效 ……” 67 岁的王大爷说道。


像王大爷这样的肺气肿患者并不少见,肺气肿究竟是怎么回事?怎么判断是否已患病?能痊愈吗?如何控制病情?在《看呼吸》日前推出的直播节目“如何让肺气肿不再‘肿’?”中,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王峰教授详细地解答了大家的疑问。


肺气肿和肺大疱、慢阻肺病不能划等号


“呼吸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气体交换,我们把新鲜空气吸进来,再把二氧化碳等气体呼出去。在呼吸的过程当中,气体沿着支气管系统进行传送,最终到达‘目的地’——肺泡,然后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血液和肺泡之间进行弥散交换。”王峰教授讲道。


“假如我们的呼吸系统有了慢阻肺病等疾病,就会使得具有气体交换功能的细支气管出现炎症,进而导致气道挛缩、严重的水肿、粘液分泌过多阻碍了气体流通。如果气体进入了肺泡却不能顺畅地呼出,肺内的残气就会越来越多,肺泡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最后就形成了肺气肿,在这之后,肺泡的弹性会越来越差,严重影响正常呼吸。”


“很多患者认为肺气肿和肺大疱有些相似,它们两个之间确实有一定的联系,肺大疱可以由肺气肿发展而来。比如说肺气肿持续加重,肺泡壁出现了进一步损坏,若干个损坏的肺泡壁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不具有正常气体交换功能的‘死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肺大疱。”


另外,王峰教授还告诉大家,慢阻肺病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慢性支气管炎,它可能先于肺气肿出现,如果没有及时治疗以及去除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危险因素,就容易进入第二个阶段,即阻塞性的肺气肿;假如疾病进一步发展到了第三个阶段,即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那么受到影响的就不止是呼吸系统了,心血管系统也会受损,出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心功能不全等。



如何判断是否有肺气肿?


出现肺气肿之后身体会有什么“警报”呢?王峰教授提醒我们,最主要的症状就是呼吸困难,比如说有些患者以前爬四、五层楼都没问题,现在运动量稍微增加一点就会气喘吁吁,走起路来也比同龄人慢一些;还有一些患者会有反复咳嗽咳痰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更严重的患者可能会慢性缺氧,出现口唇及甲床紫绀、杵状指等外在变化,甚至是有肺源性心脏病导致的心功能不全、下肢水肿等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咳嗽变异性哮喘、胃食管反流等疾病导致的咳嗽,肺气肿的咳嗽有它自己的特点,即发病2~3年以上,每年可能会持续3个月以上,同时在慢性咳嗽咳痰的基础上逐步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王峰教授讲道。

 


“如果已经有了咳痰喘的症状,一定要尽快到正规医院请呼吸科医生帮助检查和诊断,最主要的检查有两个,即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胸部CT检查能够提供丰富的肺脏内部信息,也可以帮助医生从外部形态上甄别是否存在肺气肿;如果胸部CT显示肺内已经有气肿了,那就需要再做肺功能检查,进一步判断是否存在通气功能障碍及其是否可逆;除此之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血气分析等检查。”

 


怎样控制病情发展?


“很多患者关心肺气肿等慢阻肺病能否痊愈,迄今为止我们还不能把慢阻肺病说为是一种可逆性的疾病,但是通过正规治疗,我们可能会为疾病摁下‘暂停键’,让病情不再进一步加重,慢慢改善肺功能和运动能力。”


如何控制慢阻肺病的发展呢?王峰教授为我们提出了 5 点重要的建议:


一、远离烟草。在治疗之前,我们首先从生活方式上做出改变,要主动远离烟草,不吸烟,主动戒烟,不被动吸烟,避免烟草对身体造成持续危害。


二、规范用药。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地用药物治疗,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地遵医嘱调整用药。


三、家庭氧疗。比较严重的患者可以进行家庭氧疗,纠正低氧血症,提高生活质量,预防病情加重。(点击蓝色字体了解如何科学氧疗


四、呼吸康复。在前三点的基础上,患者还可以通过呼吸康复减轻呼吸困难、咳痰困难等呼吸疾病相关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点击蓝色字体查看呼吸康复方法


五、介入治疗。有些患者进行了上述治疗之后仍然存在比较明显的症状,那么可以考虑介入治疗,如支气管内单向活瓣、肺减容弹簧圈、生物性肺减容术、经支气管镜热蒸汽消融、气道旁路支架等。



您现在看到的是我们最新上线的日更版公众号,会每天和大家见面,喜欢我们的内容,欢迎您点赞分享,把《看呼吸》推荐给身边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还没加入患者群的朋友,也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私信小助手入群。我们将在群内收集大家的问题,为您采访专家,提供一对一答疑,也将为病友们提供一个交流情感,分享经验的空间。


扫码添加小助手,加入患者群交流



专家简介



王峰

博士,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介入专委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介入学组副主任委员。





本文完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排版:张彦
此内容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医疗依据
72
以上为医学科普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