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界logo

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规建 人文
吴小静医生: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我们守护的是生命最后那份温热……规范是个「虚词」,却必须把它落到「实」处丨我与呼吸ICU(9)
在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吴小静医生近一个半小时的访谈中,你很难不被她简单纯粹的个性感染:她一直讲着ICU的病例,情绪跟着每个结局变化起伏——「守得云开见月明」时,她声音清脆明亮,甚至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而当讲起那些遗憾、教训
冬雪凝 174浏览
07-18
王广发教授寄语北大医学2025届毕业生:视野高远,胸怀宽广,行动积极!
6月30日上午,北京大学医学部2025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北大医学部举行。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王广发教授作为教师代表,分享了源于岁月、发自肺腑的感悟与期许,为毕业生们送上了真挚祝福与殷切期望。
王广发 138浏览
06-30
郭述良教授:一次经皮肺穿、气道介入就可能导致大出血……建5D呼吸介入平台就是想把技术融合用在「节骨眼」上丨我与呼吸ICU(7)
「对于重症病人而言,也许一次经皮肺穿、气道介入就会导致大出血。传统的方法是药物止血,或是在气道里堵住出血点。有血管介入平台和团队的好处,是『天助不如自助』,可以将气道介入大出血快速『切换』成血管介入,不需要临时求助于其他学科。求助其它学科会
冬雪凝 276浏览
06-20
郭述良教授:从4张改造病床,逐渐走上区域性重症医学的「拓荒之路」……有介入「加持」,重症治疗的成功率会更高丨我与呼吸ICU(6)
很多年前我就曾听人说「你们的重症监护室是个很苦的地方,没人想去……」,可现在,我们科许多年轻医生都想到重症监护室,甚至出现了跨亚专业转岗的竞争态势……我对团队在手术操作细节上的要求比较严苛,一些关键要点也会给大家交代清楚,比如电刀切割时需要
冬雪凝 661浏览
06-16
梁宗安教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面管理危重症患者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短板」需要我们逐步克服丨我与呼吸ICU(5)
「回顾国内呼吸ICU发展的数十年历程,早在我们初涉临床工作之际,便已意识到对于某些如呼吸衰竭的重症患者,进行脏器功能的监护和有效治疗离不开ICU。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呼吸ICU的发展完全没有成『气候』,最初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呼吸监护室。
冬雪凝 679浏览
05-27
顾兴主任:另辟蹊径独创“亚重症科”,避免了很多患者的插管……从没有病人到接诊量全市第一,先做照亮自己的人丨科主任有话说(17)
“我借此机会回想自己的初衷,我为什么会从唐都医院离开?是为了钱、名和其他目的?我在唐都医院只能看几千个病人,并且只能带十几个学生,但如果我有一个平台,那么我会用我的模式、理念和情怀影响众多医生和护士,让他们如同种子开花一样洒落到很多地方。我
Jerry 1202浏览
05-18
詹庆元教授:我们的ECMO支持最长运行122天……重症肺炎诊治是CC的核心,我思考了很久终于捋清了这条思路丨我与呼吸ICU(4)
「现在大家都知道,呼吸危重症是呼吸学科发展的关键,重症肺炎诊治是CC的核心,但在我刚进入这个领域时,国内做呼吸重症的医生可能还没有全面认识到『重症肺炎』的这个重要的学科建设抓手,没有将它作为一个突破口。我自己也是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把这
冬雪凝 733浏览
04-08
詹庆元教授:任何时候都打得起硬仗!做呼吸危重症要有极大的耐心、坚持和情怀,我的动力来自于这份职业的魅力丨我与呼吸ICU(3)
「特别愿意扎在这个领域干的人比较少,坦率讲并非每个人都特别适合做『重症』,面对各种挑战一定要有决策,得『有招』。」「在ICU摸爬滚打多年,我最深刻的一个体会是除了自身要具备做呼吸危重症领域的条件,更要有极大的耐心、坚持和情怀。让我一直坚持的
冬雪凝 1165浏览
04-03
纪念介入呼吸病学领域杰出贡献者陈正贤教授!“他留下的技术、知识、精神已融入呼吸医学的血脉,成为代代医者赓续前行的磅礴底气……”
陈正贤教授,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是一位在中国介入呼吸病学领域内享有盛誉的医学专家,他的一生是对医学事业无限忠诚和献身精神的生动写照。曾经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全国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名誉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
1740浏览
2024-12-28
田野医师:主诊的自信和成就感是在一次次首例和疑难中练就的……身份与角色的不同实现了自己的巨大蜕变丨我在主诊(10)
「专科培训和主诊医师制度不仅教会了我们如何诊断疾病和治疗疾患,更重要的是,它们传授给我们自我学习和提升价值的技巧。如今,无论面对何种复杂难题,我都能尝试提出解决方案;经过无数磨砺与训练,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比原先更成熟或缜密,处理问题更加细致或
冬雪凝 1772浏览
2024-12-12
1 2 3 ... 36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曾奕明:将同质化学科建设标准套用在新院建设中……叶小群:回国第一感觉与欧美差距在缩小,又惊又喜丨规建与我(5)
2021-07-09
肖一珍: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事,PCCM科规范化建设让我们看到了护士团队的潜能……武娜:变化都在与患者相处的细微之间丨规建与我(7)
2021-08-11
时国朝:「这么做真有意义吗」?从懵懵懂懂到认为非常必要,到深感荣幸参与其中……我的心态经历了三阶段丨规建与我(1)
2021-04-19
李运成:起初大家认为是「要我干」,后来变成「我要干」……孙宝华:从自己喜欢学,到团队一起「取经」丨规建与我(6)
2021-08-02
顾兴主任:另辟蹊径独创“亚重症科”,避免了很多患者的插管……从没有病人到接诊量全市第一,先做照亮自己的人丨科主任有话说(17)
05-18
  • 资质信息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网文(2020)2801-465号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B2-20201398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编号:(京)-非经营性-2024-0010
  • 联系我们
  • 电话:010-85805280邮箱:huxijie2017@126.com
  • 投稿:editorhuxijie@163.com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泰达时代中心4号楼
  • 关注-呼吸界
  • 关注-看呼吸
版权所有:北京星吉星和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意见与建议:010-85805280 京ICP备1903650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5661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