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呼吸的幸福
首页
头条
新冠
学术
会议
人文
呼吸学院
直播间
看呼吸
搜索
注册/登录
全部
指南与共识
前沿
病例
论文
冯瑞娥教授:聚焦“过度诊断、模拟疾病与临床陷阱”,从诊断标准的变迁看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进展
在早期,我们在临床会诊工作中,常常看到漏诊的疾病,随着认识逐渐深入,当前更突出的问题变成了“过度诊断”,及与“模拟疾病”鉴别诊断。ACR/EULAR分类诊断标准提出后,一个明显变化是因IgG4-RD行病理活检明显减少、小活检标本增多,这也给
独家专访丨徐作军教授:业内首个AI驱动新药有望“逆转”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功能,双重抗炎抗纤维化机制带来治疗新希望
面对“最难啃的硬骨头”特发性肺纤维化,Rentosertib在IIa期研究中不仅显示出FVC改善的潜力,其初步安全性数据也相对良好。徐作军教授充满期待地表示“这为我们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带来了一个新希望”,对药物的应用前景,徐教授也进行了展望
黎明破晓!成人肥胖中重度OSA迎来GIP/GLP-1RA治疗药物, 终结“无药可医”的世纪困局
这一里程碑式进展不仅填补了OSA临床治疗空白,更是开启了该疾病管理的全新篇章。本期将聚焦GIP/GLP-1RA最新前沿进展,揭秘其为成人肥胖中重度OSA患者带来的突破性获益。
2025 EAACI丨重度哮喘激素减停与合并症管理新突破,Tezepelumab IIIb 期研究WAYFINDER研究重磅发布
IIIb期WAYFINDER研究结果的公布,为Tezepelumab治疗重度哮喘临床获益的又添高质量证据,填补了高质量循证空白。重度哮喘合并慢CRS(尤其伴NP),Tezepelumab不仅有效助力OCS减停,还带来了显著的鼻窦症状改善,实
宋元林教授:以铜绿假单胞侵袭为例,从病原微生物入侵探讨人体多重防御机制
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常常可以观察到,当病原微生物突破物理屏障(如呼吸道黏膜完整性受损)后,固有免疫系统会立即启动吞噬细胞浸润及炎症介质释放,通过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共同发挥作用。病原体毒力,机体的免疫细胞动员能力和机体对感染的炎症反应共同构成了
江瑾玥教授:CAP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临床决策应注重四方面……大环内酯在脓毒症治疗中的作用探讨
很高兴与大家一起探讨“从脓毒症角度看大环内酯类药物(macrolides antibiotics,MA)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经验性治疗中的作用”的话题。我们知道,CAP是脓毒症最常见的感染源,而大环内酯类药物在脓毒症的治疗中展现出了独
郭述良教授:从11个真实病例入手,浅析基于介入技术的结核病精准诊断
结核病从传统的经验诊断,到如今的精准诊断,诊断模式的转型非常重要。何谓精准诊断?即精准(可视)取到组织,特别是大组织,并快速诊断、分子诊断。其中,介入取样是重要抓手。它帮助我们实现了“以前到不了的,现在能到;以前看不到的,现在能看到。”因此
ATS2025新观察丨IPF及ILD领域在机制、诊断、治疗、管理方面有哪些令人鼓舞的研究?
ATS 2025会议的摘要展示了IPF和ILD领域研究的多方面进展。在机制方面,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早期IPF和IPAF的细胞和分子特征,确定了新的潜在治疗靶点如TG2、TNIK和LPA1。在诊断方面,新兴的AI和eNose技术显示出早期筛查、
新冠疫情及呼吸道感染流行对“慢阻肺病急性加重”住院的影响及关联?反常的住院高峰提示流感感染是重要原因?
在新冠疫情期间,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住院数量较疫情前没有增多,反而呈明显下降的趋势,特别是冬春季高峰期的住院患者数量有显著下降(P<0.05)。唯一例外的是在2022年夏季出现一个慢阻肺急性加重住院高峰。
首次揭示了中国社区人群中“无症状结核病”的流行特征、病程转归及治疗现状——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与国家(广州)实验室揭示关键数据
本研究首次综合描述了无症状结核病的流行、转归现状,同时阐明了其治疗现状与短程治疗的潜力。该研究为我国结核病防控中无症状结核病的发现与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全球无症状结核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结核病防治需在重点人群中进一步推广结
1
2
3
...
114
下一页
热门推荐
最新发布丨基孔肯雅热防控技术指南(2025年版)
07-23
最新发布丨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
03-08
今日重磅丨中国肺血栓栓塞症诊治、预防和管理指南(2025版)最新发布,翟振国教授代表专家组解读十大更新要点!
06-30
最新发布丨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4版)
2024-09-02
最新发布丨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
2024-08-16